了某种强求,那学习者则难产生思考力。像学校为了完成某种功利性目标而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肯定是死板且浅薄的,日后他不会从学习中获得有益于人生价值的东西。因为功利教育本身是违背区别对待原则的,天下众生各异,而仅以分数为共同目标的教育,只不过是以伤害终身学习动机为代价的一种阴谋,它只不过是用来满足某些特权者的比较欲,仅此而已。
死板的知识与浮浅的认知在静态社会能够生存,但在动态社会将会处处碰壁。因为稳定的社会需要人在保守中否定自己的优点,而广泛适应别人。动态的社会需要人在发展中的展示自己的优点,而进化生命功能。
求知欲强并承认自己才疏学浅的人,最乐意接受别人的指教,他们处处会受到各类有经验老师的欢迎。如若一个人从小接受到多方师者的点化,他成人后必堪重任。因为经验本身就是一部书,它所蕴涵的知识比世界上所有图书馆的知识还要浩瀚而有用。虽然书本知识总结了过去的经验,但它无法将未来的所有经验置于书架上,也不能阻止人们运用他们的手、脚、眼、耳、舌,对未知事物产生新感悟。
教师在不太严谨的过程中,那种善于启发的教学技巧,是保持学生好奇心之本。它会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此逐步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普天之下,每个人只有在自己关心的问题中,才会注重细节,刨根问底,掌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上天公平赐于每个种族8%的优秀人种。每个国家要把其中6%,最有问题意识与公德的人吸引到教育系统中,也只有这类人组成的教育群体才能产生教育学术能力,才能培育出改良社会的新力量,来保持国家强盛。对于教育,最好的教室、设备与教学技巧,只要投资三、五年就能实现,可师者的善念、忠诚与学术能力,却需一代代人的积累才有可能升迁。
每个孩子只有一次不可逆转的成长过程,其次序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0——12岁,要通过大量实践活动为受教育者建立基本道德要素,认为遵守道德标准是对他人的一种职责,可避免日后自我反责;一旦违反道德标准,会引起他的焦虑或犯罪感,比如不遵守约定、不对别人负责、不能独立完成事物所产生的犯罪感等,这些心理是怜悯与仁慈的基础。第二阶段:12——18岁,重点通过体育、劳动和对母语的理解应用来发展人格,此阶段先前培养的道德自制力,将与青春期的七情六欲展开搏斗,谁能妥善平衡了这些矛盾,谁的未来便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