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川很为难。
不同于都安县南城的国公府封地,即使再怎么困难,也有国公府兜底。都安县北城是整个蜀州出了名的穷地方。
北城历史悠久,原本名为吴家庄。在都安县设立以后,将吴家庄囊括进来,成为了一部分。顾名思义,北城的主要姓氏就是吴姓。蜀地志记载,吴姓源远流长,在天元大陆上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不少名人。吴姓耕读传家,是剑南道名望第一的大家族。最为重要的是,吴姓一族是前朝大成王朝的死忠臣民,对于揭竿而起的张韬和谋国篡位的赵家都没有什么好感。在凌国建立后,吴家几次拒绝赵光的诏书,不肯出仕。赵光虽然愤怒却也无可奈何,他不敢顶着天下文人的骂声去动号称剑南道文人脊梁的吴家。武人用刀杀人,文人用笔杀人。武人一刀杀一人,文人一笔却可能让天下大乱。赵光将张韬的封地选在都安县,未尝没有严加看守的意思。
吴家人自持读书人的身份,对于商贾手工一事一向看不上,只肯躬耕于田。族中人口越来越多,田地却没有增加,吴家这些年变卖了不少祖上传下来的古董金玉,却还是越来越捉襟见肘。
吴氏一族的老宅堂中,靳川坐在下首,低头喝着茶,静静等待主位上的老者发话。
吴家这一代的家主叫做吴权清,一身文士打扮,衣衫虽然很干净,但明显是穿了好几年的衣服了。一族族长,面见客人的时候居然穿着几年前的旧衣服,吴家的境况恐怕比外面传言的还要严重些。
吴权清虽然举止文雅,只是肤色生的实在黑了一些,看起来更像是老农。他佯装品着那质地下乘的清茶,想着靳川刚刚说的话。
那个在蜀地率先举起反抗大旗的狗贼张韬,倒是生了个好儿子,更是有个好孙子。好儿子指的是张二良,对于这个抛下军中职位和国公府公子的身份,跑到南城去潜心教书的狗贼后代,吴权清是很欣赏的。因此张二良时常来北城找吴氏族人探讨学问,他也没有阻止,甚至给面子地借了几本吴家传下来的手抄孤本给张二良。没想到的是,张韬唯一的孙子,来到庄上没几天,居然就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刚听靳川说到他的计划,即便是活了将近七十年的吴权清也吓了一跳。
吴权清放下茶杯说到:“若真如靳县令所言,对我蜀西之民来说,的确是一件大好事。”
靳川恭敬道:“走马河连年泛滥,近年来水势越涨越高,前不久的那场雨,旧堤只是几个小缺口,南城的田地就已经淹没了不少了。本官忝为一地县令,不能为百姓解决此难,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