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遵义公,就是源自康居都督府的世袭都督康氏一门;昭武九姓之一的昔日康国之主。当然了,在中土的势力,随着商路延伸到河中之地前;这些地方就生活着众多名为粟特种的氏族、部落。
只是因为东西方之间的丝绸之路繁盛,而逐渐兴起于当地;最终形成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城邦、藩国。其中许多人因此前往东土大唐定居,也就此以所在国度为姓氏,形成了所谓昭武九姓的概念。
康氏无疑就是其中,与安氏、史氏并列前茅的三大氏族之一。只是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历经七八载才平定。很多生活在中土的安氏、史氏族人,为避嫌和划清界限,直接请求赐姓为李或改做他姓。
因此,康氏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归化的昭武九姓之中头号大族。后来大唐西征军再临河中时,康国本土的王室、贵族在内一大批人,却不识时务妄图以群堡抗拒,最终成了那个螳臂挡车的笑话。
作为西征途中的顺手惩罚,这些战败的康国王族、贵姓,在后来分别被陆续流放到,南方的天竺和北方的咸海流域。然后在中土的康国使臣/质子中,挑选一个距离王族血脉最近的行存亡续灭事。
作为世袭的康居都督府都督,世爵遵义(郡)公的康氏一门;就起源于此。当然了,虽然包括康国在内的河中诸国,被重新划分为若干个都督府,并大量分封诸侯外藩之后,康氏已别无统治权了。
而康氏一族的大部分成员,要么远在岭东的都护治所疏勒镇,要么就在长安侍奉禁中大内。比如,当代的遵义公及其亲眷族人,就一直住在疏勒,而遵义公的世子及陪臣,则远在中土的洛都奉御。
但历代以降的遵义公,作为名义上的康居都督,还是保留相当程度的优待和特权,乃至在康国故地依旧拥有大片田庄别业。而这一部分的资源和产出,则是由遵义公的亲信近臣,宗族子弟代管之。
像现如今公府的康州总管/代官之首,叫做何文轩;出自昭武九姓的何国后裔。也是现任遵义公康承义的母舅家表弟。受命成为公府的康州总管,也有将近二十多年的光景了,在地方的势力深厚。
再加上公府兼诸侯外藩的双重背景,隐隐成为康居都督府境内,蒙池国/西河郡王之外,又一个诸侯外藩的山头。虽然,没法像官府一样发号施令,但也基本没人愿意与之为敌,或是公然对抗之。
因此,当冯保真解决了,镜湖山庄/鉴社的内乱之后,顺着毋邱泽的线索追查下去,才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从多年前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