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有欲望有野心是好事,何况王在晋的欲望,并不像其他人一般,贪财好色。
而是想着掌握权势,做出突出的功绩来留名青史。
这也是朱由校重用他的一大原因。
否则别说担任要职,屹立在文官之巅了,灰都剩不下了。
安抚好他之后,朱由校还不忘提醒告诫道:
“朝廷的改革远不止于此,还有军队的改变,靠朕一个人是成不了事的,少不了你们这些臣子的辅佐和执行。”
“陛下放心,臣必谨遵圣命,鞠躬尽瘁。”
王在晋走后,朱由校又挨个的召见了内阁另外两个大臣,王象乾和徐光启。
毫无意外,思想本就较为开放,深知变革重要性的徐光启,是坚定支持的。
而王象乾则是一种模棱两可的默认态度,和朱由校全程在打太极,可谓是人精了,毕竟也活了八十多。
他在这次的改革之事上,是非常矛盾的。
因为他本身也勉强算是文武双全了,治国打仗不说精通,可也在上乘。
许多的事情,以及大明以文治武的传统要不要改变,他看的清清楚楚,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尽管他没有涉及党派系别,可怎么说也是文官士大夫阶层,固化思维和他这几十年的仕途生涯,还是让他接受不了军政分离的制度。
但他也不会去反对,他都这个岁数了,黄土早已接近他的天灵盖,活一天是一天,怎么可能掺和这种事。
朱由校也早就看出来王象乾和自己不是一条心。
他更多的都是在想着怎么明哲保身,保护自己的羽翼。
早就想找人替换他了,可朝廷又必须要有像他这样的中立派官员存在,一直没有合适的人接手。
但是他的支持与否,对于现在的朱由校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内阁三个大臣有两个支持,六科的官员也定然不敢反对,这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他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军部的班子给搭建起来,尽快脱离于文官的影响。
年迈的英国公,再度被皇帝选中,担任军部的左将军之职。
同样是个老头的陈策,自从在辽东被召回后,一直赋闲在京师,也终于是被朱由校想起,再度起复,任右将军之职。
加上王在晋这个暂时的军部大臣,军部的领导班子就有了三个人,堪堪够用。
而后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