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头,凭什么治我男人啊?”
崔祐甫了然,他就知道辛娣之所以到处喊冤就是因为不服气,当时是乱世,人命如草芥,确实还有很多更恶劣的罪行发生。
“治的就是你们这等侥幸之心,大唐社稷尚在,朝廷纲纪法度尚在。杀一个封小勾,便是要天下人知道,世道还没有乱!”
官威凛然,压得辛娣无话可说,她唯有哭。
崔祐甫遂将她赶了出去。
可他叹息一声,招过随从,吩咐拿些钱去给辛氏,让她还乡好好过日子。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然而,就在次日,大理寺竟是发文,要重审封小勾一案。
崔祐甫闻言,有些诧异,首先的反应是问道:“可是辛氏提供了新的证据?”
“中丞,是元载。”
听到这个名字,崔祐甫微微皱了皱眉。
前来奏事的御史遂把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说是辛氏原本都被送出皇城了,但还未出城便遇到元载的人。得知她的情况之后,元载就亲自到大理寺查看了卷宗,没多久,大理寺就要求重审案件。
“几个宰相当中,韦公年岁已高,想必两三年内便要致仕。朝堂中最有资格拜相者,正是中丞与元载。此番,元载借着灭佛一事,权威愈隆,对中丞虎视耽耽,显然是要借着此事对付中丞。”
崔祐甫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问题,而是道:“元载没有权力干涉大理寺办案。”
“是,他确是越权了,但他还命人弹劾郑直斋办事不利,包庇鄠县寺庙,与僧侣勾结,侵占鄠县田地。中丞,他分明就是冲着你来的。”
~~
宣政殿。
元载正捧着卷宗向薛白禀报着。
“郑直斋出身荥阳郑氏南祖第八房,他父亲官任池州刺史,他们家乃是高祖下旨禁止互相通婚的七姓十家之列,但郑直斋的妻子依旧是博陵崔氏之女,他自诩才华横溢,可并非通过科举入仕,门荫之后,受到当时剑南节度使李宓的举荐,擢为掌书记,随太上皇归朝,迁为鄠县令。这人恃才傲物,自谓门第、文章高于旁人。”
薛白道:“我知道他,‘天朗则有五色云,人佳则有郑直斋’,也算是在长安曾颇有名气了。”
元载心中一凛。
他心想,郑直斋有狗屁的名气,那句自夸之语也只不过在极少数认识郑直斋的人之间流传。而殿下竟然能知道,可见殿下身边自有另外一批人为耳目,探查大事小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