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忠听了,有些遗憾地捻着长须。
元载讶异于会听到这样一句在权争中如此愚蠢的话,连忙遮盖住眼底的鄙夷。
“右相,下官有些不解,请右相释疑。”
“但说无妨。”杨国忠潇洒地一挥袖子。
元载道:“右相总领朝纲,监督太子是为本分,可真扳倒了太子,于右相有何好处?”
杨国忠自有考虑,反问道:“我们得罪太子甚深,坐以待毙不成?”
元载心中轻哂,暗道唾壶这种凭近狎圣人上位的货色居然还想着下一朝的事,只能说是杞人忧天。
“圣人正当壮年,下官以为,此事暂不足虑。反而是安禄山,支持张垍、吉温等人于朝中与右相争权。可右相手中掌握的兵马却不如他,故言安禄山方为大敌啊。”
杨国忠点点头,道:“你是说,本相该借此机会对付杂胡?”
“自是如此。”
元载侃侃而谈,讲了如何除掉吉温、孙孝哲,削弱安禄山,还说了如何除掉张垍、陈希烈,让杨国忠独掌大权之后拉拢边镇,彻底除掉安禄山,达到李林甫那种只手遮天的高度。
杨国忠听得连连点头,对这个设想很是满意。
他拟定主意,给圣人递了奏折,圣人果然很快便召他觐见。
~~
如今杨国忠对朝政的掌控还远不如李林甫。以前李林甫在时,李隆基到华清宫都是把朝政留在长安,如今则是把宰相们都带到骊山。
薛白自知也许很快就要被贬官了,但得益于近来发生之事李隆基并不愿对外公布,暂时还未处置于他,至少眼下,他还是中书舍人。
借着中书舍人之权职,每次留意到有长安的奏折送到骊山,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去,毛遂自荐地拟旨制命。
是日,陈希烈终于又让薛白拟了一封重要的旨意。
“这?”
薛白看着草稿,显出些疑惑的神情。
陈希烈道:“此前是你与右相进言的吧,安思顺既任朔方节度使,可使之卸任河西节度使,由高仙芝兼任。”
“是。”
薛白坦诚应下。
这是王忠嗣的建议,他当时便执行了,说服了杨国忠。
然而,今日要拟的这封诏书,却是抚慰安思顺的,表示让他卸任河西节度使一事乃子虚乌有,朝廷并无此意,让他安心留任。
“左相可知这是为何?”
陈希烈深深看了薛白一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