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看场内比斗。
明代武术重器械,不重于拳术。实际上,明代武术更注重“实战性”,也就是追求“致死率”。拳斗掌法之类的格斗技术在战阵上显然体现不出这种优势来。
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所载“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门之艺也。”而军伍、山匪、江湖不论私斗、战阵皆大刀长戟,几无赤手对敌之时,理论、技巧等发展远无法与现代空手搏击相提并论。
传统武术并非不能实战,孙刚所练温家七十二行拳既是一种有效的技击拳法,此时还没有出现所谓内功、内气之类玄学,虽然缺少科学的归纳,但武术还保留着它本初的面目。武术的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土壤,中古社会整体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低下决定了体育所能达到的高度。在实战时,因为古武术所面对的是类似训练体系培养出来的对手,面对一个普通人时练家子随便一个直击要害的冲拳或擒拿都可以直接结束战斗。当面对一个水平与自己相若的对手时因双方都无法用所谓致命绝技一招制敌,一旦纠缠,最后往往就变成摔跤和相扑,极真空手道和泰拳的“战舞”都是经过艰难的蜕变才完成了由传统武术向现代竞技体育的转变。而当面对一种全新的现代理念格斗技时,古武术会因缺乏应对经验和手段而无所适从。
在徐桐看来,对手不论使用那一派的拳术都没有区别,现代社会虽然各国格斗技多种多样,但最后往往不约而同采用同一技法,如同近现代以来所有的擂台和实战拳术全部采用拳击作为打击手段,拳术的殊途同归表明想要有效发力就不能违背人体生理结构和运动规律,这导致技术动作必然趋同。
徐桐的右拳击出,孙钢左臂以手肘为圆心向外画了个半圆,碰到了徐桐的进攻手,却没有格开,徐桐的拳头重重砸在孙刚肘关节,孙钢啊的一声,左臂一阵酸麻,手一缩,脚下不由后退两步,快速拉开与徐桐的距离,徐桐没有停步,占据主动后一个前滑步接左斜进步快速冲到孙刚身体右侧,孙刚右步后撤,迅速调整站位,始终保持正面对敌,同时侧转身体送臀扭胯,右脚支撑,左脚横扫,一记枯木盘根向徐桐脚踝、膝盖连环起腿踢出两脚,传统拳法普遍认为高位踢腿并不实用,有脚不过膝之说。徐桐快速抬了下右脚,躲过低位扫踢,紧接着右腿再次提起至胯关节位置,上体微沉,肘关节与膝盖形成一堵骨墙,用胫骨格挡开中位扫踢,借着孙钢调整平衡的瞬间,一个潜身侧闪,切入孙钢身体右侧,重心移至左脚,同时向左转体,用右平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