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执委会也不要突然下达要扩大出口的指示嘛。”
“好吧,好吧,是我们的错。”邬德无奈的说,“关键你要得这东西太奇怪,大麻纤维我还有库存。籽粒从来就没人想过。”
解决了油墨问题,周洞天去机械厂直接找到了展无涯。要他把上一次制造中文打字机时候参与的人员都召集起来――这批人上次就制造过打字盘上的铅字,算是有经验的了。
铅字需要大批量的制造,最简单最廉价的批量制造方法当然是铸造。具体做法是用硬质的金属,比如钢,由雕刻工雕出一个反向凸字来――阳模,然后用阳模在软质的黄铜上冲压出阴模。再将铅水注入阴模铸造成字。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原理,实际上还有一系列的细节工艺:铅字必须大小一致,字座部分必须完全能够彼此吻合,以便在排字版上能够排列整齐。这需要特殊的工艺设备加以保证,还要有专门的修字工人进行磋磨处理。由于铅字的使用量非常大,铸造铅字必须是一种连续性的大规模工作,字模必须有专门的工艺以便快速脱模……全套的铸字工艺是从15世纪开始,逐步改进完善,到18世纪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周洞天打算立足穿越集团现有的工业水准,按照18世纪的印刷厂水平来制造设备。
几个技工围绕着周洞天从大图书馆复制来得技术资料,一面品头论足。显然,要批量制造铅字,每个字雕一个钢模是不够的,这个东西的损耗很快,必须不断的补充钢模才行。这让大家有点犯难了:雕刻钢字模是件很无聊的事情,相当枯燥。
“我记得常用字是八百。要印刷的话,当用字三千个的量还是要准备的。”姜野计算着,“每个字平均算它要四五个钢模吧,光造钢模就得好几万个。这得造得猴年马月去。”
“不止。”孙立摇头,“印书肯定是简化字和繁体字并用,两种加起来,当用字至少得五六千。而且古籍里的生僻字极多,这些生僻字也得造一二个钢模备用着。”
“雕字工可以招募刻版师傅,他们本身就是刻字的。”周洞天说。
“但是这个效率很低啊。”孙立看了半天说,“我不知道刻字工一天能刻多少字模出来,但是效率不会太高,而且这种冲压出来的凹模浇注肯定是要手工进行――还得加上脱模和修锉的功夫,如果全用手工的话,这三四个月就能形成印刷能力的事情恐怕不靠谱。”他问:“现代化的活字印刷厂是怎么搞得?”
“有专门的铸排一体机。铸字、排版、拆版全部是自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