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鲁大师曾经进行了极为精辟的概述——读书人的事情,能叫抄吗?
不过考虑到部落里没有马也没有牛,也没有磨坊,为了更加的贴切部落里的实际情况,让部落里的孩子们学习起来的时候更好理解与接受,所以韩成很是顺理成章的就将《小马过河》改变为了《小驴过河》。
并且还将里面的老黄牛给改变成为了曾经在部落出现过的、个头更大的犀牛。
前去磨坊也给改为了想要到小河的另外一侧去吃更好的草。
这样的事情,对于韩成这个文科生出身的人来说,简直不要太随意。
写完之后,自己拿起来看看,欣赏一番,除了字有些难看之外,其余的没有一点毛病。
当然,既然是课本,那么就不能只能是干巴巴的一篇课文。
在每一篇的课文后面,也需要做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东西。
比如在后面将第一次出现的生僻字给标注出来,让人进行多多的读写。
提出一些比较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部落里学习的人进行思考,比如《小驴过河》这篇课文后面,韩成就问道,为什么第一次的时候,小驴没有过去河?后来为什么过去了?通过小驴过河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到道理?
还有分角色进行饰演等这些小活动。
除了《小驴过河》之外,韩成还将《乌鸦喝水》《鹬蚌相争》等这些也都稍加改动,写了出来。
将这些带着一些道理的小故事当作课文来学习,真的很好。
这可以让部落里的人学习普通话与汉字的同时,也能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
除了这些在后世课文的基础之上进行改编的课文之外,韩成也进行了一些原创。
比如以原来的羊部落首领,被半农部落的人抓住之后,宁可自己主动将胸膛往威逼他的敌人的武器上撞,也不说出部落所在位置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写出来的《羊求死》。
以榴头与麻雀两个人,为了早些将敌人攻打铜山居住区的事情报告给主部落的人,好对来犯之敌进行打击,而选择星夜奔驰,一路下来之后,几乎不能走路的事情为原型而写出来的《我们不累》。
这些篇幅带着浓浓的爱部落的教育意义,在让部落里的人记住这些人曾经做出来的壮举的同时,也能够让学习这些课文的人,明白在什么叫做爱部落,在部落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除了这些之外,韩成还以跛为原型,写了一篇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