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国中枢的官员们,除了最为敏锐的那几位以外,似乎没有人从赵光日益不稳定的朝会时间中想到什么。
依照惯例,每逢一,五,十,都是小朝会的日子,而每月十五更是要开大朝会,凡是品级够格的在京官员都要参加。
若是各地的地方官有事要奏,除了手握密奏之权的几位封疆大吏可以直达天听外,剩下的就要急急忙忙赶大朝会,才有机会当面和赵光说上几句话。
八月二十五日,秋闱开考的前一天,本来的小朝会取消,负责今秋科举的燕王赵行和中书令吴权清单独在御书房向赵光禀报情况。
最重要的是,在他们草拟的三份试题里,赵光要决定最后使用哪一份。
“你向来醉心于学问,借着这个机会倒是可以好好向中书令请教一番。”赵光嘱咐着赵行,转头看向吴权清:“既然是中书令拟定的考题,那这题目之中的水准,自然毋庸置疑。朕也就不多嘴了,就这套吧。”科举舞弊,历朝有之。
夹带小抄进考场,无论是想出多么隐蔽的手段,在脱光了掰碎了的查验下都无所遁形。
最有机会的,莫过于买通考官,得到考题。而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便定下了考官出三套,皇帝择其一的规矩。
当然,这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方法,万一皇帝看主考官不顺眼,临时换题目也不是不可能。
而对于考生来说,因为不知道皇帝会选择哪一个,就算买通了主考官,也要在短时间内背下三套题的答案,同样难度不小。
“儿臣近日跟随中书令大人,着实受益匪浅。有吴大人做朝中砥柱,实乃凌国之幸。”吴家人是赵行请回来的,虽然不至于刻意帮他们抬高身价,可是帮他们说上几句好话,也是于己于彼都有利的事。
“燕王殿下客气了。老臣也是在做分内之事。”面对赵行的示好,吴权清却没接茬:“陛下既已钦定,老臣便拿去交付印刷了。明早就要开考,还是要抓紧才是。”
“全仗中书令费心了。燕王也一起去吧,遇到事情,你们两个自己拿主意即可,不必事事都来向朕请示。既然放手交给你们做,朕就会信任你们。”赵光应允。
二人出宫的同时,一个人站在皇宫的便门之外。明明吴攘那日说已经和皇宫守卫打过招呼,可是自己来了递上名刺以后,却被告知等着通传。
皇宫并不像预想中的那么冷清,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几千人的皇宫,每日的吃喝用度都是一个巨大数字,旁的不说,这么一会儿工夫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