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作为一名侍女,至少在靳川看来,是远远不合格的。谁家的侍女会放任主子爬高爬低,搬石头端大筐?呃,这位会。还看得有滋有味,一点都不着急。
张韬的免职圣旨要下个月才会生效,在那之前,他还是要履行一些职责,就比如带领剑南道文武百官给赵行送别。
赵行来的时候,队伍很低调,轻车简从。但是从蜀州离开时,上百辆车队排成了长龙,除了护卫以外,便是浩浩荡荡的吴家队伍。其中吴家珍藏的经史典籍,便装了足足二十几车。而这个数量,还不到吴家藏书库里的一半。世家的底蕴深厚,可见一斑。难怪过目不忘的张二良在吴家那座名为“春秋万古”的书局借了几年书后,发出“但愿长醒不复眠,置身春秋万古间”的感慨。
颇为坚决地拒绝了剑南道准备的特产,赵行笑道:“本王此次下西南,收获已经够多了,远远不是这些寻常之物可以媲美的。国公啊,您有一个好孙子。只可惜他去了南唐,缘悭一面。”
看了看靳川肯定的眼神,张韬有点意外。看起来张不周在都安县的所做所为,颇受这位燕王殿下推崇。对其中某些离经叛道的地方,似乎选择性无视了。
赵行可不光是嘴上夸一夸而已:“听说令孙张不周年幼时身子弱,在青城山上跟无为道长学修道来调养身体。这么说的话,这些年应该是没有读过多少书?实在是有些可惜。@精华\/书阁*首发更新~~本王有个想法,等到回了京城以后,本王会向父皇申请,将才干超群的张不周招进国子监读书,若是通过了科举取士,将来也好有功名傍身,谋个前途。”
赵行的话着实出乎了众人意料。
张韬不得不多想,这到底是他本人的想法,还是皇帝托他的口表达的意思。不管是哪一种,张韬都无法直接拒绝。
许抚远自然也清楚,这个时候他是最适合开口的人:“燕王殿下有所不知,张不周虽然有些才华,可毕竟少年心性,不够沉稳,之前就惹了不少的祸。若是进了国子监,还不知道要犯什么错。到时候陛下和殿下都会为之头疼的。”
赵行虽然只比张不周大几岁,却有着远超年龄的沉稳与见识:“正因为如此,才要好好引导。就算张不周不是读书的料子,能够明理识义也是好的。哪怕科举失利,到时候再回来也未尝不可。”
张韬面色阴沉,没有着急表态。这件事事出突然,他的确没有丝毫准备。眼下还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回绝。
赵行道:“此事也不用着急,听说张不周去南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