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还真的是个很麻烦的问题呢!
范镇上书,只说了一个事情,内容也不过百来个字。
但却同时牵扯了法统、宗庙和好几代天子!
这事情很简单。
自周以来,历代王朝皆以昭穆为宗庙排序。
父为昭、子为穆,子子孙孙排序下去。
但宗庙之中,从王莽之后就只有九个位置。
所以,这样排序后,总会有人得被请出宗庙,以此保证宗庙的正常。
于是,就有‘亲尽而祧’的制度来补充。
同时,还有着‘万世不祧’的固定的祖先神位。
于大宋而言,自然是太祖、太宗,居万世不祧的位置上。
其他先祖牌位,都要依照亲近而祧的制度毁庙,迁于太庙的东西夹室。
譬如赵煦即位,便祧翼祖神庙,迁于夹室。
而范镇上书,提及的这个事情,则牵扯了从英庙即位到赵煦的父皇即位这一段时间的皇室骚操作。
起初,英庙即位,仁庙神灵入主宗庙,祧禧祖之庙。
这是正常的。
但,赵煦的父皇即位后却选择将禧祖的神位请回了宗庙,把顺祖祧了出去。
这下子就犯了一个昭穆制度的大错。
因为,按照父子昭穆,祖孙同昭的祖庙排序,正常的排序应该是这样的:
禧祖(赵眺)、顺祖(赵铤)、翼祖(赵敬)、宣祖(赵弘殷)、太祖(赵匡胤)……
于是,按照父在左,子在右的昭穆制度。
太祖皇帝的神位,在迁了顺祖,而保留了禧祖的时候,他很尴尬的出现在右边,也就是居于穆的位置,在宗庙的方位上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东方!
而太宗皇帝则出现在了不属于他的位置上——居左,位于昭位,尊于东方!
赵煦的父皇,做这样的选择很好理解。
朕是太宗子孙!
又不是太祖子孙!
把自己的祖宗,放到更好的位置上,这是人之常情。
而且,赵煦的父皇也有理由的。
自古以来三不祧——始祖、太祖、太宗。
所以,保留禧祖儿祧顺祖,合情合理!
若赵煦是上上辈子的他,估计此刻也会做出和他父皇一样的选择。
但……
他低下头去,想起了那些现代网络上的梗。
再看着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