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吴襄到京后,总参议府已经正式成立,总参议府名义上归属五军都督府,其官职和地位等同于前后左右中五军,直接归于朱慎锥掌控,向皇帝负责。
总参议府内设置左右总参议,参议同知、参议佥事等各项职务,内部再按照五军都督府设置对应前后左右中五军参议部,每部另设左右参议,此外其下还分列各部门机构,负责作战、情报、通信、军训、军务、动员、装备、机要、测绘、外事、管理等各项工作。
可以说这个总参议府是朱慎锥按照现代总参谋部的框架来设置的,但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调整。表面来看只是皇帝在五军都督府机构内部增设的一个部门,可实际上是未来用其替换五军都督府的重要部门。
五军都督府是朱元璋设立的,其来源于明朝之前的枢密院,作为皇帝用来掌控军队的最重要机构。
可惜在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临危受命在京师以兵部尚书的名义全盘接管了军队,就此原本大明以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的结构彻底打破,文官所掌控的兵部取代了原本因为由勋贵和武将执掌的五军都督府职权,从而造成了五军都督府逐步失去实际军权,最终转为文官集团掌兵的结果。
虽然在英宗后期和之后历任皇帝的努力下,一直打算重整五军都督府,把原本属于五军都督府的职权从文官手中拿回来。可惜的是因为文官集团的力量过于强大,再加上已到手中的职权怎么可能轻易交出,所以几任皇帝都没能达到这个目的,而且勋贵中可堪用人也寥寥无几,仅凭皇帝根本就做不到,无奈只能退而求次,最终五军都督府名存实亡,除去勉强和文官一起掌控京营外,再无其他权力。
因为这个原因,许多武将身上的五军都督府的官职中所谓的左右都督全变成了虚职,而实际兵权全部在文官集团手里。这种情况直到朱慎锥入京后才开始改变,因为朱慎锥是用武力上位,他本身就掌控军队,手上还有一支强悍的新军,文官集团根本拿朱慎锥毫无办法,更不可能插手新军事务。
入京后朱慎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京营,把原来的京营结构全部打散,留着京营的空架子另起炉灶,由新军协助重新整编。最终现在的京营已和以前完全不同了,虽然京营的名头还在,可已成了彻头彻尾的养老场所。
京营的实际力量已全部转移到了新军方面,从京营中挑选出来的士兵包括中下级军官通过整编组成了新军的一部分,用这个办法这才把京营的军权彻底拿回来。
此外,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