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殷商之后,其实位挺尬的,殷商遗民还有很多,不同的部族也是虎视眈眈。当时周是和其他部联合一起攻殷商,果商纣王死了,但殷商势力却依旧很强大)如何在敌和友之间做大做强,是周人需面对的问题。
到底如何把大家都变成周人?这就是周朝统治者必须回答的。周文王写了《易经》,周公做了周礼。
易就是化,就是强华夏和蛮夷之间变化。而周礼就是变化的标准,遵守周礼就是华夏,不遵守就是蛮夷。
周礼从衣服、祭祀、婚丧嫁娶等等行为进行规定。敌人果遵守,敌人是周人。盟友如果遵守,盟友也是周人。蛮夷如果遵守,蛮夷也周人。
这点有些像宗教,但教需要信神,后遵守戒律。而周礼并不需要相信什么神,只需要遵守礼制就行。
中原从这里开始,行就成为了区我们和他们的主要方法。《易经》的思想基本没有变化过,周礼这套行为准是一直在改变的。
孔子提克己复礼,就说明在他的时代,周礼已经不行了。但孔子虽然强调行为的标准,但并没有提出一个新的标取代周,只是呼吁大家恢复周礼,那定(本章未完!)
第三千零九十四章巨大分歧
温馨提示:为防止内容获取不全和文字乱序,请勿使用浏览器(App)阅读模式。
是不行的。
到了孟子的时代,提出了法王的标准,也就是说周礼是不行了,大家应该向古圣贤学习,以圣贤的行为作为新的标准。
荀子提出了重新制定礼仪,用君子来提出的礼仪。可惜想找到一个天下人都信服君子,实太难了。
法家提出了以法律为标准,君子重制礼根本不靠谱,还是靠国家法律。
墨家提出了非爱攻等等一套空想标准,理想很好,实践很。
道家表示既然人定的标准都不行,那就道法自然吧,尽可能地减少人的痕迹,以自作为标准,向自然学习。
之后的朝代更迭,易经的思想一致没有改变,但华夏的标准一直都是变化的。大家都在努力让自己的势力能容纳更多的人口,所以行为标准一直在更新。从法先王到最后的推动生产力的三千年里,中一直认为敌人、盟友、蛮夷都是人,但只有行为上符合中原的标准,那才是自己人。
而现在自己人的行为标准就是推动生产力造福百姓。至于推动生产力的愿不愿意中原合作,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小小的都岛,就是岛国的缩影。在这个土地有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