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影响,也多少有些偏差,且只有经验丰富的老人才能做到减少疏漏,但总体上来讲,除非天气非常恶劣,偏向的可能性倒不是很大。”
袁熙点了点头,和他猜测的一样,彼时航海即使没有指南针,经验丰富的船长也有办法找到正确方向,就是难了些。
指南针对于航海的促进作用无异是有的,但大不分时候是气候特征多变的远洋航行,而东海这边的洋流方向已经被经验丰富的船长熟知,方向反而不是個大问题了。
所以即使指南针是北宋才出现的,但之前中国航海业已经足够发达,尤其是近海航行有很多辨别方向的办法,并不是说没有指南针就不行了。
后世唐朝鉴真和尚之所以五次东渡失败,在于他船是私造的,找人也是以自己弟子出海为主,又因为出海只能寻找当地官府松懈的时候,往往并不是最合适的季风时节,种种因素结合起来,不失败才怪了。
这也是为什么袁熙至今没有急着拿出指南针的原因,他倒是一直在寻找磁石矿,并找人做了几个样品,效果还算满意,关键问题是,一个新技术如何推行。
就像马镫一样,你拿过来用,你的敌人也会拿过来用,这种东西有没有办法进行技术封锁,随便打扫一下战场就都明白了,所以最后大家还是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袁熙对于技术在文化外传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异常慎重的,文化交流是件好事,倒也有可能产生预料之外的后果。
就像鉴真和尚东渡的初衷可能仅仅是为了弘扬佛法,但其带过去的中医,书法,建筑,雕刻,豆腐,茶叶,漆器,瓷器等制作方法,还是一定程度促进了倭奴国的技术进步,尤其是造船和航海,最后在明朝反噬了回来。
所以指南针等航海术,袁熙暂时不想外泄,首先要保证自己势力在倭奴国的主导地位后,方才会考虑这些。
为了统治,将倭奴国变为奴隶也不是个好办法,反噬起来的代价也很大,袁熙准备走的是先占领沿海据点,兴建港口城镇,等形成正轨,整活水平上去了,当地原住民自然会产生依附心理。
所谓同化,让外邦之人慕威怀德,两者缺一不可,前者是保证有组织震慑不轨之心的军事实力,后者是拥有让外胡羡慕的生活条件,其才会主动愿意归化。
说白了,这德不是孔孟之道这种大道理,而是给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渴求,没有物质生活便没有精神生活,过得连人家都不如,人家会相信那套孔孟之道吗?
所以说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