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补充道,“内阁大学士,李贤。”
“李贤……”李青蹙眉想了想,“是那个景泰二年上正本十策,被皇上破格提拔,从文选郎中,升为兵部右侍郎的那个李贤?”
“是他,”于谦点头,“此人文章出众,风评也不错,在翰林、言官群体中有着不小声望,不过他对兵事不太在行,后又被皇上改任为户部侍郎。”
于谦皱眉道:“内阁大学士从未有担任吏部尚书的先例,为的就是防止一人独大,同时兼任的话,其权柄……实在骇人,甚至不亚于历朝宰相之职。”
顿了顿,于谦又将王直的话复述一遍。
最后道:“老实说,我对王尚书的观点也持肯定意见,不过……”
“又怕此例一开,皇权旁落,如昔日三杨当道,假公济私,是吧?”李青替他说了出来。
于谦点头:“其实三杨也是想把事情办好的,只是后来被架了起来,我怕以后李贤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进而将大好局面葬送;
先生,你怎么看?”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正如王直所言,现在的官场风气好了很多,但官员们干劲儿也少了许多。”李青沉吟道,“其实,我也有过这种想法,但那是建立在我离场前的布置,至于现在……”
略作犹豫,李青道:“不妨一试,若不对再挽救也不迟,就当是一次试错吧。”
“试错……”于谦品味着这次新鲜词儿,缓缓点头,“嗯,也好,不过……要以内阁为主导。”
“不,要以吏部为主导。”李青说道。
于谦不解:“先生,内阁势头太弱了,内阁是办实事的,要是……”
“有个办实事的由头就成,但不能交由内阁主导,这点没商量。”李青不容置疑。
“为什么啊?”
“……”李青不知该怎么解释,只得道:“县官加现管,能量太过庞大,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于谦反驳道:“可反之一样如此啊?”
“这个以后再说,都说了,这是试错嘛。”李青笑道,“倒也不必在眼下纠结,时间还长,我短时间也不会离开朝局,无需担忧。”
李青也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官场有些佛系了,再不做出应对以后可能会更佛系,而现在大明,需要做实事的。
于谦怔了怔,索性也不再杠下去。
“别的倒也没什么,那我就先回去了。”于谦起身道,“王尚书准备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