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徽都能看得很清楚。
经义上面的东西,世家士族方面的事项,还有这个天下的走向等等,其实司马徽心中多少有了一些数。对于司马徽来说,他不愿意去插手天下的事情,因为那会将司马氏一族推向风尖浪口,反而会失去了在经义上面的所谓『中正』。
可是有时候,又不得不涉足其中。
就像是庞氏。
虽然庞氏对于经义的研究很深,特别是在易经,黄老之学上,但是就算是庞德公依旧在世,都不能成为青龙寺这样一个经义巅峰上的主持者,一个奠基人。因为庞氏和骠骑勾连太深了,所以庞氏说一些什么,总是避免不了会有人,特别是山东之人会私下嘀咕。
司马氏出身河内温县,现在虽然迁来了河东,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司马氏还算是比庞氏更能代表『公允』一些的,代表了『在野党』的,代表了曾经是大汉之中声音非常大的『清流』一派的声音。
至于能代表多久,司马徽也不清楚。
天子,骠骑,丞相。
这个局面,似乎已经是越来越走向了绝境。
就像是原本的今文古文的经文差别一样。
曹操不可能交出手中的权柄给天子,也不可能放弃武力控制朝廷。曹操甚至可能走向董卓的老路,甚至废黜天子重建皇统。如果曹操把权柄随意的交出去,以天子现在的实力,很明显就是君弱臣强,随时会遭到各地诸侯,甚至是朝中其他大臣的挟持而导致皇权沦落,引爆更大的祸乱。
当年董卓死后,司徒王允主掌权柄,如果他处置得当,极有可能挽救社稷,但他把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天子之上,拒绝了忠臣的劝谏,一意孤行,结果把挽救社稷的最后一点点仅存的希望也葬送了。
同样的,骠骑也同样放不下手中的权柄。
谁轻易的放下手中的权柄,谁就必然惨遭屠戮。
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脱,其麾下的不管是将领也好,士人也罢,为了生存,必然会掀起血雨腥风,当年雒阳、长安连续兵变的一幕将再度重演。
然后大汉的一切,也就都完了。
司马徽想想就不寒而栗。
究竟未来会怎样?
司马徽看不穿未来的重重迷雾,但幸运的是,司马徽觉得他眼下看见了一些道路的轮廓。
这个轮廓,就在脚下,就在当下。
就在长安城,就在青龙寺。
原本司马徽以为古文今文势不两立,只有倒下去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