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等等,初期一代雄主,开创霸业,然后到了后期就像是傻了一样,突然糊涂了,不喜欢长子,反而喜欢幼子,然后最终废长立幼。外人觉得似乎是非常的不可思议,但是审配觉得,其实很自然。
古代人结婚都早,所以一般长子也早,和父亲有的仅仅是差距十来岁,这样的年龄差距介于儿子和兄弟之间,有些尴尬,再加上长子更早出来做事,更容易接触一些事情,形成自我观念,而当这些观念和父亲有一些冲突的时候,因为年龄上的差距不大,不像是幼子一样事事听从,所以更不容易形成统一的意见,将公事代入个人感情之中也就在所难免了。
父子离心,相互猜忌,也就成为了见怪不怪的事情。
袁绍和袁谭,便是如此。
早在麹义死后,袁绍和袁谭之间的矛盾就爆发了一次。袁谭认为麹义不该杀,而袁绍认为麹义死有余辜,两个人争论了一番,最终不欢而散。也或许就是这一次两个人的争论,导致了袁绍将袁谭远远的发配到了青州,反正眼不见心不烦,耳根也清净一些。
而次子袁熙,向来就不是袁绍考虑的对象,毕竟是庶出,上下挨不着,立场原本就尴尬,并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早早的就被排除在继承者的圈子外也是自然了,要不然也不会扔到幽州去。
相反,幼子袁尚,因为年龄小,所以没有什么要求,既不要求政务,也不要求经书,相处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什么考核标准,加上袁尚对于袁绍也是恭敬孝顺,从来不和袁绍顶嘴……
这样下来,袁绍喜欢袁尚,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可问题是喜欢的,就一定是最好的么?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深思熟虑,继承者的事情更是如此,审配现在也是一个继承者,作为冀州士族头面人物的强有力的竞争人物,审配必须更为广泛的进行思考,进行权衡。
这是一场买定离手的赌博,能坐上桌子的都是高层,但是一旦下错了赌注,死的往往最惨。当然,也可以选择不赌,但是选择不赌也是需要有那个资本的,并不是说随时随地都可以袖手旁观。
逢纪的来访,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逢纪代表了袁绍之下的老臣一派,和郭图一样,都是外来派,先天上比较容易形成联盟,所以其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郭图所属的颍川派系的态度,可以说,之所以逢纪来找审配,就是因为如果万一有变,那么三个派系的意见是否能够统一,就非常的关键了。
那么,究竟要怎么做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