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保持法律的公正,不过在大明朝,特别是地方官看来,那就是没事儿找事儿。
大明朝是农耕社会,“农,天下之大本也”,统治者最希望的是人们固定在土地之上,安稳度日。
如果频繁诉讼,而且当事人能通过诉讼取得利益,那么其他人争相效仿,长此以往,人们的心思就会用在如何通过圆滑手段不劳而获,最终造成荒废农桑,动摇国本。
所以,从官方层面,自然不会给讼师这个群体好脸色。
影视剧里,和地方豪强联合起来欺负弱小,勾结官府什么的,在现实中其实很少见。
为什么?
因为地方士绅豪强家族,本就是读书人,见识自然不少,加之社会地位高,本就和官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哪里需要讼师牵线搭桥。
所以,讼师代表的,大多数穷苦,无权无势人家的利益。
当然,也有不良讼师私自收取对方财物,坑雇主的存在,不过这样的人不多。
坏了名声,也就不要混了。
所以讼师这个职业,要求真的是非常高,引经据典,能言善辩是基本功,否则怎么在公堂上和人吵架。
讼师是谋生的手段,讼师为了赚钱就得鼓励人们去告状。
讼师为了争取更多雇主,创立品牌形象,就尽力为雇主争取利益,以显能力。
如何争取利益呢?往往就是夸大其词,进行诬告。
比如简单的盗窃案,上报到衙门,讼师在讼词中就得添油加醋“词讼到官,类是增撰,被欧曰杀,争财曰劫,入家谓行窃,侵界谓发尸。一人诉词,必牵其父兄子弟,甚至无涉之家”,这样又加剧了官员对讼师的鄙视。
《大明律》中甚至有这么一条,“教唆诉讼者、给讼词添油加醋、增加罪情者,与犯人连坐。”
可见官府对讼师这个职业的轻贱,说的不好,直接用这条就把你办了。
现在,魏广德忽然提到自己曾做个实习讼师的事儿,怎么不让欧阳一敬心里一惊。
“当初看乡里有缘无处诉,所以曾帮助一二。”
他当然不会承认有这事儿,只说是帮忙。
魏广德也不是要为此说道什么,而是继续说道:“讼师之事,诸位想来都明白,其实就和那杨豫孙和范惟丕二人做的一样的事儿。
司直兄,你觉得呢?”
魏广德这么一说,在座三人那里还不懂魏广德话里的意思。
别看着杨豫孙和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