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来,又是住在崩山堡里,对县城的事儿自然不知道。
他都不知是从哪儿听来的,反正有印象,说欧阳一敬在中秀才前,好像给当时彭泽第一讼棍当过手下,学会了一嘴能言善辩之才。
讼师,可不就是靠嘴皮子和人对簿公堂。
当然,堂下也有很多私密,不过这些就不一定是他能接触到的了。
魏广德的话,听到欧阳一敬耳中心里就是一惊。
多少年的事儿了,虽说这算不得什么秘密,可总归被人提起也不好看。
须知,这年头的讼师可不是后世的律师,在西方世界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这年头,当讼师的地位可谓低到极点,乃是地方官员最讨厌之人。
很多看了后世影视剧,就觉得似乎地方上的官员应该很喜欢和讼师打交道,毕竟可以和气生财,其实不然。
讼师肯定是读书识字的人,但大多也是科举失败的人,欧阳一敬当初会进入这个职业,也和他连续数年冲击院试失败有关系。
科举走不通,那不就得另寻出路。
只知道一味死磕科举,那是脑子读傻了。
当然,也有老来时来运转之人,比如范进,年轻的时候死活考不上,到老都快退休了却是连战连捷,最终金榜题名。
当然,这是,可也有真人真事发生在他们左右。
别的不说,就昆山归有光,别号震川先生,32岁中举,参加会试八次落第,今年终于是让他考上了,这就是现实版的范进中进士。
继续说讼师这个职业,他们懂得朝廷律法、公文格式,但又没经过专业训练,似懂非懂,所以造成讼师良莠不齐。
明朝是个典型的“小政府”,可不会像后世那样建立许许多多专门的部门,应对各种民生事务。
到了地方上,一县之地最大的就是县令,虽然下面也有六房辅佐,可终究政法一肩挑,什么都要管,难免精力有限。
明朝对各类纠纷和案件有个简单的分类标准,那就是家长里短由民间自己协调,比如乡间偷鸡摸狗、打架斗殴一类的小事儿,就由里长、村长、族长一类的人从中调解,不用上诉到公堂。
而只是对死人等重大案件,才会由官府受理查办。
不过讼师这个职业要赚钱,当然就不能这么简单处理,那是想法设法要让涉案一方不服,主动上告,在诉讼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才有钱赚。
讼师这样的举动,按今天的说法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