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
十月下旬……
淞沪战场,依然处于胶着状态。
交战双方,在罗店、大场、闸北一线顶牛。每天拼消耗。
系统记录的日寇师团番号,开始出现2开头的。包括21、25、26等师团。说明日寇还在扩军。
除了20以内的常备师团,和101-120之间的特设师团,日寇开始组建21-30之间的特别师团。
日寇投入淞沪战场的兵力越来越多。
在华北,日寇已经占领大同。打开了通往太原的门户。
汤恩伯率领的嫡系部队,已经撤离战场。将战场完全交给晋绥军。还有八路军。
阎老西拒绝黄埔嫡系进入晋省范围。叫喊“晋人守晋土”。
老蒋也是无暇他顾,于是命令嫡系撤出。
情况大致就是这样。
具体的细节,张庸也不清楚。
这个时代的公共信息通道,是非常缺乏的。
哪怕是张庸这样的级别,也不可能得知所有的信息。很多都错过了。
有的则是因为保密需要。
比如说大同陷落。就没有任何报纸提到。
不是不想提。是不敢提。国府不允许。生怕会造成民众恐慌。
淞沪战场的消息,其实也很少见报。
报纸上刊登的,都是胜利的消息。都是各种大捷。
每天都能消灭成千上万的日寇。
如果将所有的战报统计出来,被消灭的日寇数量,至少能组建一百个师团了。
所以,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对战事都是非常乐观的。
尤其是那些内地的老百姓。
这里说的老百姓。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最底层。
而是有一定文化水平。有一定经济基础。能够看得懂报纸。看得懂电报的民众。
那些目不识丁的最底层,对不起,还没资格称百姓。
在国府潜意识里,他们不算人。
虽然扎心。残酷现实就是如此。
叫口号是四万万。实际上,最多只有五千万算是国府需要考虑的“人”。
其他的三亿五千万,无论国府做什么,他们都不会有反应的。也无力反抗。所以,根本不需要考虑他们的感受。
“专员,麦克法兰来了。”
杨智的话将张庸拉回到现实当中。
缓缓摇头。需要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