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刚刚亮。
清涧县的人们,就已经在火车站排队等着小火车了。
经过长达五天的招工工作,大部份清涧县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活计,有手艺的被吸纳进了匠井,没手艺的修路砍树下力气。
女人们也有活干,小火车从主堡运来了大量的纺织机和棉花,交到女人们的手里,要求她们织成棉布之后再送回主堡。
在李道玄的指点下,三十二早已经开始给女人们采用“计件发工资”的办法,织好的棉布越多,得到的工资也就越多。
采用了这个方式之后,高家村的棉布产量得到了质的飞跃。所以,现在又将这个方式运用在了流民村里。
就连老人们,也找到了事做。
因为大量的人口涌入,创造了大量的“竹篓”、“竹椅子”等需求,老人们便去砍些竹子,坐在屋檐下,编制着竹制品,虽然收入比年轻人们差一些,但也能换点东西。
唯一没有事做的,就是小孩子了。
李道玄随眼一扫,就看到流民谷里到处是小孩子,起码有四百多个,稍大一点的会帮家里做事,但小一点的,完全就是瞎玩了。
这样可不行!
必须让这些小孩子接受教育。
但是蛇吞象的不良后果,在这种地方也开始显现,主堡的“学井”根本容不下这么多小孩,就算容得下,王先生一个人也教不了四百多个孩子。
看样子得请更多的教书先生,还要弄一个大型的塑料学校出来。
教书先生可以让谭立文再去县城里请,只要肯砸钱,拐一些教书先生过来应该问题不大,至于学校嘛.….
又只能拜托老兄弟蔡心紫了。
打开微信:“喂,在哪玩呢?”
蔡心紫:“我人还在上海呢,才把你的那个微型小道观交给了微雕艺术展的主办方,对方看了很惊艳,专门给你弄了一个展台呢,我还要再参加手办商业交流会…”
李道玄:“哦?那我要做个模型的事,现在做不了?”
蔡心紫:“瞧你说得,怎么可能做不了,我店里还有人留守呢,把图纸提交给我的店员,让他们做就完事了,你这次要做个啥?”
李道玄:“学校!我要做一个1:200的学校模型。”
蔡心紫:“你别告诉我你还没读够书,还要摆个学校在家里缅怀自己的读书生涯。”
李道玄:“没错,我就是要收藏一个学校。你就照着咱们两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