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猜忌,远不如我大蒙古国。”
他低下头,随手摆弄着桌上的筷子, 又道:“李总领可发现一事?我大蒙古国世侯子弟往往兄弟相亲,少有间隙。史家, 以及与我相熟的保州张家、历城刘家,皆是如此。”
“确实如此, 汪总帅家中,亦是兄弟同心。”
史樟道:“因大蒙古国从不吝于封赏, 从不猜忌武人。故而英杰不愁无建功立业之机,将门子弟不必争一点家财。敢战、敢立功者,不愁出路。”
“正是如此!史郎君见微知著啊。”
随着这一席话,他不由佩服起史樟。
这份眼力、这份对大蒙国古的忠心……无怪乎史家能一门三万户,得大汗信重。
“以郎君之才干、出身,往后必为国之柱石。”李庭玉不由感慨。
史樟拱了拱手,应道:“樟虽年少, 亦有建功立业之心,今初上战场,还请李总领能多多提点。”
李庭玉见他如此谦逊,更添亲近, 忙笑道:“这是自然,你我皆为汉军,正该同气连枝。”
一场接风酒,宾主尽欢……除了坐在主位的史楫。
史楫始终冷着一张脸,也不知到底是谁得罪了他。
但李庭玉与史樟聊得义气相投,已渐渐忘了看史楫脸色。
多饮了几杯之后,酒气上来,更是放开不少。
“请史郎君再饮一杯。”
“李总领唤我‘敬先’即可。”
“万不敢如此。”
“我与你说,不必如此客气,我史樟史敬先……不摆架子。”
史樟似有些醉了,扶着李庭玉的肩,低着头摇了摇,又道:“去岁,我被宋人细作关到猪圈里……哈,平生之辱。”
“哪个宋人敢如此?末将必杀他。”
“不提了,不提了。待你我随大汗灭宋,一雪此辱。不……不, 非为这点小辱, 该是为了大蒙古国, 为了大汗……”
史樟说着,踉跄几步, 走到门边,站定,负手而立。
“只须沙场为国死,何必马勒裹尸还?!”
……
李庭玉转头看去,心想史家郎君这诗,有字平仄不对。
但这诗中的才华与气魄、这少年郎的风采与壮志,还是深深刻在了他脑海中……
~~
数日后,大雨。
钓鱼城西面,汪德臣大营。
入了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