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事实不以个人观感发生转移。
《油画》杂志社到底通过怎么难以理解、匪夷所思的手段得到了这张船票不重要。
罗辛斯的困惑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无数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中,那张船票,那张上面写有“Coral”几个字母的船票,真的出现在了女主人的手中。
伊莲娜小姐托举着它,任凭在场的上千双眼睛对它进行审视。
它被保存的很好。
即使一百五十年过去了,船票边角处金色的压花依旧没有丝毫的褪色——看上去像是颜料,实则是在的制造的过程中,被混入了真正的金泊。
考虑到它高昂的售价,这种铺张的行为,又显得极为合理。
“真漂亮?设计的很华贵唉,100多年前的船票就能做的比我想象的精致呢,难怪会被人当成收藏品。”有前排嘉宾轻声说道,“我还以为就是个小纸片呢。”
“何止是精致。”
刘子明闻言笑笑,“这是特等舱的船票,谁今天去坐远途航班的头等舱,还有奢侈品化妆品附送。”
“二等、三等或者底舱的船票就是张纸片而已,但她手中的那个,就是一张十九世纪的头等舱啊,嗯,算算通胀,可能相当于好几张吧?没准十张?邮轮公司把船票印得漂亮一点,算是卖高价基本修养了。这种船票当时都有纪念品属性的。可以把它夹在日记本或者装进相框里些闺蜜炫耀,一张的价格就能买个马车车厢。”
“这么贵么?”林涛好奇的问了一句。
“看跟什么比了。”
刘子明回答道:“我们家没有客船业务,现在邮轮运营模式也早就变了。但如今像皇家加勒比这种旗下邮轮的特等套房,坐一圈下来花个几万甚至十几万美元,都很正常的。”
“坐的特等舱出行——”
刘先生总结道。
“——确实蛮符合之前他们讨论出来的卡洛尔的个人画像的。”
「购买人选择使用英镑付款,合计106镑。」
不理解时代背景,就很难明白台上的伊莲娜小姐轻飘飘的一句话的真正含义。
106镑?
放在今天,想要远距离跨国旅行,这钱连廉航的红眼经济舱都买不到。
在150年前,它可是个真正的天文数字。
当时英镑有一定的世界货币的属性和黄金直接挂钩。在伦敦的商业银行里存个两万镑,每天不干活,只吃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