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收藏家炒艺术品和炒股票,炒比特币一样,每天就盯着各种升值曲线,各大知名网站的买手指南,以及画廊的各种成交价目表,拿着放大镜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看过去。
他们年复一年的在拍卖行上一掷千金,给拍卖顾问打了成百上千个电话,忙着研究各种大艺术家的投资前景。
蒙德里安、爱德华·霍普、毕加索……这些名字在他们的口中翻来覆去的出现,熟悉的像是在念叨着一位位挚友。
但这些名字对于收藏家的意义与“标普500指数”、“沙特阿美石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些名字对于股市投资客的意义并无不同。
难道投资客们因为念叨的次数多,就对“标普500指数”产生爱恋么?
藏家们在交易市场买入这些“名字”,摆在家中,塞入银行保险金库里,拿上几年。
市场上涨,欢天喜地的卖出去。
市场下跌,哭爹喊娘,诅咒着投资顾问,买手杂志、拍卖行以及画家们的十八代祖宗的卖出去。
艺术品只是买和卖之间中转过渡的标的物。
他们在客厅上挂满油画,来向来往的客人彰显自己的品味与富庶。
一天又一天。
油画每一天都在看着收藏家,收藏家却从来没有认真看过油画。
他购买了它,却从未拥有过它。
也有的是普通人——他们是未经过艺术训练的白领,是扫马路的清洁工,甚至是乞丐,是疯子,是精神病。
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因为机缘巧合,闯入了一场无足轻重的艺术展览。
忽然之间。
潸然泪下。
他们不明白什么是“点、线、面”艺术主义,什么是具体艺术与抽象艺术的差别,什么是装饰性作品……他们也许这一辈子都没有听说过亨利·卢梭、阿尔伯特·马奎特或者康定斯基。
这些人甚至根本不明白作品展台边的解说牌上面的单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们只是张开嘴,说——
“啊。”
他们什么都没看懂。
他们又什么都看懂了。
能不能买得起艺术品,能不能在媒体镜头前言之凿凿的指手画脚,能不能在节节攀升的艺术品大潮里分上一杯羹——
能不能购买它们,这关乎于你的地位,关乎于你的财富。
而能不能读的懂艺术品,能不能拥有它们,这只关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