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便任宗卿为主使,秦卿为副使,负责议和之事。中书门下拟定国书,送往齐国。”
议和之事,没那么简单,先前韩桢是草台班子,所以双方和谈比较随意。
如今既然对方建元称帝,那就得正规些了。
双方需递交国书,写明和谈使节,甚至连和谈的时辰,布局都是有讲究的。
敲定好议和之事后,吴枢上奏道:“陛下,入夏以来,荆湖北路暴雨连连,致使下辖各州水患频发,大量农田被淹没,转运使汤润山上奏,请求国库拨款赈灾。”
“……”
听到是伸手要钱的,赵佶就不由一阵头痛。
现在国库空空如也,官员胥吏俸禄都发不起,就等着夏收的赋税呢。
黄潜善眼珠一转,提议道:“臣听闻韩桢在山东之时,向治下道观寺庙,追讨自建隆元年欠下的赋税,所得税款惊人。臣觉得,可效仿一二,以解国库之难。”
甚么追讨自建隆元年欠下的赋税,说白了就是抄家,不过换了个由头,师出有名而已。
此话一出,大殿众人神色各异。
官家最是宠信道教,这话他们可不敢接。
“此计可行!”
宗泽沉吟道:“僧道不事生产,每日只需敲钟念经,便可坐拥大量钱财与田地,与国家社稷无益。臣倒觉得,韩桢此举大善。”
他早看那些僧道不顺眼了,一个个不事生产,却富得流油。
背地里还放印子钱,压榨信徒香客。
若非立场不对,他早就大肆赞扬韩桢了。
赵佶面色一阵变幻,自打将林灵素贬出宫后,他对修仙之事,已经不太上心了。
可到底是修了这么多年的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
但国库确实很缺钱……
一时间,赵佶心中纠结。
犹豫了片刻,赵佶最终还是没同意,只是吩咐道:“僧佛寺庙可追缴欠下的赋税,道观暂且就免了,此事便交予黄卿去办。”
“臣领命!”
黄潜善心头一喜。
这可是个肥差,不刮地三尺,岂不枉费了他一番心机?
……
……
七月十八。
常玉坤与史文辉乘船顺流而下,抵达高邮。
此次议和,韩桢全权交给他二人负责。
底线早已划好,至于具体怎么谈,就不用他费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