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五千骑兵。实力强大。
如果京城有事,巡捕营就非常重要,因为没有圣旨和兵部的共同调令,京营进不了京城。
这个操作,惊动的人最少,基本就是不会声张。
但是惠安伯张庆臻总督京营的圣旨上有这一条,有事拿出来就好使。到时候,调动城内的巡捕营就是合法的。这是勋贵埋下的后手。
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根本不会声张这件事。巡捕营那边也不见得能知道。圣旨都是一式两份的,甚至三份。宫里是有底案的。但是事态紧急的情况下,外面的人哪里有机会去宫里核实,基本这份圣旨就好使。
此时杨凡终于明白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了。做这件事需要宫里和五军都督府、内阁配合才能做到。郑贵妃的人负责宫里,勋贵负责五军都督府、内阁中有首辅刘鸿训。才算能把这件事儿办了。
不过,这也说明,崇祯和郑贵妃斗了这么久,司礼监里居然还有郑贵妃的人。要不然,这圣旨上多出来的字,是怎么出来的。圣旨写好,出了司礼监,在想往上添加字迹,是不可能的。
这么高级的东西,怎么可能没有防伪措施。不论是字迹还是油墨,都容易看出来。所以,要
想天衣无缝,只能是从司礼监加上字迹。
然后刘鸿训复核时假装没看到,从内阁通过。
到了五军都督府,那里是勋贵的地盘,自然没事。
这件事最有意思的就是,事情居然泄露了。有人向皇帝告发。
而告发的人不对劲,居然是巡捕营提督郑其心。这是兵部草拟,司礼监誊写,皇帝审核通过,内阁副署下发,五军都督府转发的提督京营戎政的圣旨,和巡捕营有半毛钱关系。
郑其心哪里可能看到这份诏书,他是怎么知道诏书上多了几个字的。做梦梦见的吗。而且惠安伯也不会公开,只是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明朝惯例,京营提督(卫戍部队)和巡捕营(京城武警)统领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原因大家都懂的。朝廷任命惠安伯张庆臻统率京营,诏书里竟然多了让他「兼辖捕营」四个字。这样的话,两支部队就都归他指挥。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居然是不相干的巡捕营提督郑其心发现了。他立即向皇帝举报。
崇祯吓了一大跳,以为这些蠢货要搞政变。诏书都敢改?这是要干什么。
这绝对不可能是笔误问题,而是有人故意的添进了这几句话。就是这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