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对信号的解析逻辑,他也是一头雾水。
就好像普通人无法察觉时刻穿透身体的电磁波,相应电子产品却能充分利用。
这代表什么?
往坏了想,这仍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本解决;
可往好了想,这却代表罗南触碰到了另一个信息维度。即便不了解里面的逻辑,却能根据系统显示的链接状态,对照信息洪流做出一定方向的筛选。
即便这种筛选,注定是“撞大运”式的,却大幅增加了成功的概率。
就性格而言,罗南有些研究者的坏脾气,还有些哲学式的理想化,凡事都想究根问底,且总想集成出一个放之万物皆准的“普遍真理”。
但今天,他就要做一回唯结果论。
外接神经元内嵌的信号接收模块是怎样,其解析逻辑如何,他全不管。他只要虚脑系统显示“链接成功”的字样!
这种时候,技巧、理论什么的,都要退居次席,要的就是一个耐性和轴劲儿。
罗南挽起袖子,用力拍了拍两边面颊:
“开干!”
事实证明,人一旦“轴”起来,完全没有时间概念。这期间,罗南全副心神都用在对“树洞”的“手动操作”上,用在对信息洪流的区隔、分类和干涉上。
他难以捕捉所谓“中继信号”的专属特质,就只能不断从信息洪流选样、切片、对照、筛选。
就算不能提升信号强度,反过来能降低强度也可以。只要是能确定对“中继信号”造成影响的手段,他都会去寻找、检验,并做进一步的尝试。
当然,还要做记录。
由于是感应层面的东西,很多完全是微妙不可言述的感觉,罗南实在理不出逻辑,所记录的除了文字、定量分析、结构图以外,还有大量的稀奇古怪的线条轮廓和色彩之类,那是一些即时感觉、情绪和印象的反应。
正因为如此,一直坚持古典写实画风的罗南,必须向现代、后现代的方向偏移。到后来,翻看工作区的界面,简直是一幅连罗南自己都看不懂的通灵图。
返过来,他还要硬着头皮去回忆、解析。
如此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在逻辑和感觉的双重领域即时切换,罗南在信息变化层面高度敏感,而相应的在其他方面,就是迟钝乃至于麻木了。
可“麻木”也有极限。
不知怎地,罗南脑中忽地就有眩晕袭来,大脑出现了瞬间的空白。一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