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武家政权的统治基石奉公恩赏,也远远比不上家业要紧。
姬武士奉公,幕府将军御恩,双方之间的关系说是君臣,其实更像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契约精神。
而契约精神这东西,事实上很靠不住。
世界上最擅长做买卖的油太人就有一句名言,做生意要讲诚信,但最后一次可以例外。
奉公恩赏更像是一份军政府和军阀签署的君子协议,其约束力非常差。
一旦幕府中枢的实力衰弱,被制约的有力武家就可能反水,随之而来的便是岛国文化传统项目,下克上。
武家两代政权,镰仓幕府初创,足利幕府孱弱,都没有真正形成约束武家行为的道德准则。
想要建立稳固的武家政权,后来的第三个幕府必须解决武家思想上的顽疾。
那就是扭转武家义理的内在含义,让武家义理更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现在的幕府将军与有力武家之间的君臣关系,更像是大军头与小军头的相处模式,谁的拳头大,谁就有道理。
武力这个东西,很少有强悍三代以上的,这才有了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的名言。
统治者想要降低统治成本,想要长时间的维护自己的政权,不能只依靠武力的震慑。
更需要从制度,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形成有利于自己统治的游戏规则,并让大多数统治阶级接受这个游戏规则。
林信胜认为武家义理这个游戏规则太烂了,圣人被誉为义理化身,这是荣耀,也是约束。
既然如此,那就在义理两字上面做功夫,想办法将游戏规则改成更有利于圣人的模式。
只要圣人对此感兴趣,那林信胜就可以塞入儒学的私货,借助斯波家的力量,将儒学在岛国发扬光大。
她也可以借此成就承前启后的万世师表,正如理学在宋明所做下的功夫,从此儒教一枝独秀。
礼记的忠信义理四个字各有意义,和武家义理压根就搭不上边,但林信胜并不在乎,她又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儒生。
她的儒家前辈们就是这样一次次篡改经典,让儒学发扬壮大的。
林信胜虽然是理学出身,但她其实对朱熹的理气论并不赞同,但她又很喜欢朱熹排佛反释的思想。
自从神道教灭亡,佛教在岛国一家独大,儒学想要占据文化思想上的一席之地,必须从佛教的虎口里夺食。
这是文化思想之间的零和博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