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后的弹着点。
方位很简单,可以用方向盘直接测定。
距离就比较麻烦了,原先炮术教官普遍传授的拇指测距法,方便是方便,但不够精确,而且太依赖经验。所以西山岛光学研究所为他们研发出了一米测距仪。
靠这玩意儿再辅以简单的三角函数,就能迅速测定目标距离,极大的提高了炮组的反应速度和观测精度,深受海警官兵欢迎。不过一米测距仪被列为了特级管控物资,只在战列舰上配备四具,巡洋舰上配备两具,而且上岸即回收,由装备处统一保管,绝不允许外流。
在仪器帮助下,测量员们很快标定了敌舰的方位和距离,然后将参数带入预先制定的射表中,就可以得到具体的射击诸元了。
然而能不能命中,还是得靠运气。百发百中是不存在的,这些观测和计算的意义,在于提高命中率。
没有这些技术,炮兵在千米以上的命中率趋近于零。有了这些技术,打固定靶可以有一半的命中率,移动靶也能命中一到两成。若是嫌命中率不高,那就麻利点儿,尽量多开几炮嘛。命中数自然就上去了。
此外,经验丰富或者有天赋的炮手,也能显著提高命中率。
比如褚六响,通过在海警学校的学习,他已经知道自己为什么打炮比别人准了。原来他不光视力过人,而且看东西的立体感很强,这种‘体识’上的天赋让他天生就知道,该怎么把那该死的炮弹送到目标位置上去。
当然,还得熟悉每一炮的秉性,并对不同份量发射药的性能若指才行。也难怪炮长的收入高,因为不光危险,还得有天分,勤学苦练才行。
待到那艘800吨的西班牙大帆船,进入1500米的最大有效射程后,褚六响便下令左舷单数炮位次第试射。
至于偶数炮位,设置的都是洪熙大炮,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炮手们早就按照射击诸元调整好炮口,为了达到更好的观测效果,他们间隔5秒开一炮,待到10炮全部开完,果然一炮没打中。
不过不要紧,这轮开炮的作用本就是为了看水花的。
褚六响凝神听测量员大声禀报测到的弹着点,跟他约莫的基本一致,便神情严肃的从甲板前端往后走。走到一个炮位旁,他便对炮长报出两个数字,炮长赶紧转动螺栓,对炮口高度和方位进行微调。
“开炮!”待到最后一门炮调整完毕,褚六响感受着甲板的晃动,在最合适的时机沉声下令。
炮长们同时拉动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