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一大笔成本。
他不敢胡乱断言,但能确定,走商人数定不在少数。
至少,在铁路出现以前,此乃,利在千秋万代的功绩。
刘健此时不禁摇头感慨,不得不佩服,严成锦这小子在经济在上理解,这官道能修出来,还不花朝廷多少银子,确实是善政,连他也不禁拍手叫好。
太上皇弘治努力的呼吸,心头急促了起来,看向王琼:“国库能拿出多少银子?”
“且慢。”
在殿中的人怔住时,百官中有人高呼一声,走出来跪伏在地上,“臣等赞成新修官道,但这国债,不如发给士绅,士绅有银子修缮。”
“不错,南北士绅不计其数,还拿不出来区区一千万两?”
“每人凑一万,只需一千人,就能凑足这笔银子,拿两万也成啊!”
吏部和户部的言官躬身说道。
随即,又有几个六部大臣出来附议,翰苑的文官也忍不住了。
眨眼间,站在殿中央的,就有十几个大臣。
以钞关收银子的数额,保守计算,四年就回本了,剩余四年,稳赚朝廷的银子。
且买朝廷的国债,比自己做生意,风险小多了。
太上皇弘治抖擞了一些精神,视线一转,目光扫了严成锦一眼。
严成锦面上若有所思,他向百姓发放债券,就是想让百姓有渠道赚到银子,降低贫富差距。
在大明,百姓能不能赚银子,大抵上由朝廷的政策决定。
如,减免赋税和徭役,种田才会有些余粮。
如今向平民百姓放国债,会诞生至少几十万个千两户。
“先前已向士绅发售过国债,臣以为,这一次当惠及百姓,士绅即便想买,也只发一百两。”
大臣们眯着眼睛,严成锦这家伙实在可恶。
一面沉思着,一面飞速的组织语言。
殿中都是聪明人,很快想明白了,这些大臣想从国债中获取银两。
朱厚照大手一挥,喜滋滋地道:“就如老高所言,以朕的名义,下圣旨吧。”
大臣们心如死灰,再多说就有了与民争利的嫌疑。
太上皇弘治踟蹰了许久,叹了口气道:“内阁传新皇的旨意,用大白话,免得百姓看不懂,再发政令到南北直隶诸府,令诸府早日募人动工。”
李东阳应了一声,显然,这皇榜就由他来写了。
今日申时,内阁翰林在禁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