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一行终于抵达了江南区域的中心地区。
杭州城。
他走下码头,望着前方的繁华街道,情不自禁吟起了柳永的那篇名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柳七先生所言非虚也。”
杭州城乃是两浙路的路治,现有人口已逾五十万,乃是江南最富裕之州。
城内外,山水湖泊甚多,其中纺织业和酿酒业更是号称诸州第一。
很多游历过杭州的文人士子都认为,此地比汴京更宜居。
很快。
三人便随着刘三刀,来到城内繁华处、一座早就安排好的宅院内。
苏良、曹佾和王安石三人,皆为知名人物。
认识他们的官员商贾甚多,租住宅院比住在客栈更不易被人发现。
随即,众人吃罢一顿全鱼宴。
稍作休息后,便按照在船上安排好的分工,开始各自为属下布置任务。
曹佾负责查探杭州城的商人。
他将在两日内把杭州所有大商人的信息整理完毕。
一方面摸清到底是哪些商人拒绝购买国债,是何原因;另一方面要将那个向他写信称受人威胁,不敢购买国债的丝绸商孙然带回宅院。
王安石负责查探杭州城的官员。
他将在两日内对杭州的主官进行排查,确定此事到底是官员失职,无能力促动商人购买国债,还是有官员与一些商人同流合污。
苏良则负责查探杭州的百姓。
他将在两日内搜集杭州近期的所有小报与州报,了解杭州百姓对国债的看法,以及杭州最近发生的大事件。
杭州的小报文化,与汴京城不相上下,乃是了解地方信息的最佳渠道。
……
眨眼间,两日过去了。
八月二十三日,午后。
苏良、王安石、曹佾汇聚在后厅内。
王安石率先道:“杭州州衙对购买国债的宣传力度尚可。”
“此事本应由两浙路转运使、杭州知州余敬负责,然其突然染疾,又临近致仕,事情便交到了杭州通判顾岳的手里。”
“顾岳还算称职,一直宣传购买国债之事,当下的州衙门外与商人经常出现的地方,都还贴有购买国债的倡议书,两日更换一次,并且顾岳还亲自去商人的家里拜访过,可惜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