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良已近六年都未回到这里。
虽满眼都是陌生人,街道店铺的招牌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他对城内的主要街道仍非常熟悉,闭着眼睛都不会迷路。
他带着曹护等人从扬州南水门的官河上,坐船直达扬州花市。
扬州城最有特色的区域便是贯通南北的官河。
这条官河两侧,分布着扬州城最繁华的商贸市集。
有花市、鱼蟹市、酒馆、茶肆、青楼等等。
可能因钱荒的缘故,当下河畔上的行人并不是很多。
苏良并未直接前往扬州城西北角的州治衙门,而是命曹护在临近花市的开明桥附近租下了一座小院。
……
十月二十日,晚。
苏良坐在屋内,翻阅着曹护命人送来的一条条情报,不由得有些头大。
他看了近一个时辰,才对当下的扬州城钱荒情况有了一定了解。
扬州城钱荒的主要起源,确实是因青苗钱和免役钱。
百姓对钱币的需求量增大,导致物价上涨,钱重物轻。
扬州知州苏舜元一方面向朝廷求助,一方面减少海外贸易的铜钱输出数目,加强钱禁管理。
但收效甚微。
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商人们不是很配合。
大商人们对新法的各项措施都是持反对意见的。
特别是开封府试行市易法后,限制了富商巨贾们对市场的控制。
若扬州城的大商人们都能配合州府,将私库中的铜钱流转出来,钱荒问题绝对能解决。
但此等对他们有害而无利的事情,后者根本不可能去做。
并且,扬州尤为依赖商贸。
大商人决定着扬州的商税及无数百姓的生计。
扬州知州苏舜元也不敢逼得太紧,不然大商人们有可能携带家产离开扬州城。
由于扬州海运发达。
一些富人携所有财产前往海外生活的也大有人在。
对待大商人,只能引而不能压,不然谁还愿来扬州做生意。
更何况。
当下的扬州与长江以南的苏州、杭州、明州、台州、泉州都有竞争关系。
朝廷运来的铜钱已投入扬州市场。
此举暂时减缓了“钱难得而谷帛贱”的程度,但犹如抱薪救火、扬汤止沸,并无法彻底根治钱荒问题。
最后。
苏良从情报中挑选出了扬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