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五年,七月六日。
一大早。
汴京城的天气便非常燥热。
中书省向各个在京衙门下发了举荐契丹正旦使的布告。
京朝官们可举荐,亦可自荐。
所谓正旦使,即去庆贺辽国新年的使臣。
自澶渊之盟以来,宋辽互贺正旦,已成惯例。
因两国有上千里之遥,故九月便需出发,次年三月方归。
而今年,情况又有所不同。
布告上多了一句话:贺正旦,兼察边事。
庆历二年,辽国趁大宋与西夏交战,趁火打劫,重兵压境,向大宋索地。
赵祯大惊,派富弼为使和谈。
最终,宋增岁币十万两、绢十万匹,结束了这场争端。
史称:庆历增币。
此事,也让赵祯见识到了辽国的狼子野心。
澶渊之盟并不能让宋辽永葆太平,辽国依旧还是想着侵占大宋国土。
这两年,河北边境也增设了许多禁军。
去年,宋夏和议,西夏向宋称臣,结束了长达数年的战争。
但西夏与辽国仍有冲突。
三国亦敌亦友。
任意一方都担心另外两国联盟,攻打自己。
介于这种情况,今年的正旦使在出使辽国时,还需要了解一番辽国君臣对大宋的态度及边境军事情况。
可谓是职责重大。
……
很快,朝堂举荐便开始了。
依照惯例,大宋历来派遣的正旦使,品级都不是很高。
两府三司的主官们、翰林学士、各路主官都不会入辽。
但这一次,枢密副使丁度和庞籍,纷纷自荐。
有人举荐监察御史李定,有人举荐户部判官王尧臣,还有人举荐御史中丞王拱辰。
而脸皮甚厚的殿中侍御史刘湜和谏院钱明逸也纷纷上奏自荐。
甚至还有人举荐苏良和周元。
……
这一日,午后。
苏良看向周元,问道:“子雄兄,你觉得谁最有可能成为正旦使?”
周元想了想,笑着说道:“别人,我不清楚。但咱们两个,肯定是没希望。”
“不,我没希望,但子雄兄你还是有可能的。”
苏良所言并非谦虚。
他太年轻了。
二十七岁的他,面容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