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最后整个国家都会走向消亡。
也正因为理解足够深刻,才会一眼看出来苏联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看着赫鲁晓夫,李毅安提醒道:
“毕竟,我们要弄清楚一点,我们分配住房的目的是什么?”
在指出这个问题后,李毅安看着路上的苏联人,心说道:
“能帮你们的只有这么多了……”
对于人口的重要性,赫鲁晓夫他们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毕竟,战争让苏联损失了两千多万年青人,直到现在,苏联的各行各业仍然受到劳动力不足的困扰,也正因如此,南洋之行,让他们发现小房子影响生育率之后,几乎是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调整。
而现在,面对李毅安指出的问题,赫鲁晓夫陷入了沉思之中,接下来的一路上,他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甚至就连当天的晚宴,他都没喝多少伏特加。
次日清晨,一大早,赫鲁晓夫又一次来到了李毅安所住的酒店,说是来陪他用早餐,然后一同去参观的,可实际上,他昨天晚上一夜都没有睡踏实。
毕竟,房子是个大问题。
这边早餐还没有开始,赫鲁晓夫就火急火燎的问道:
“李,南洋是南洋,苏联是苏联,我们无不可能无视人们长时间工作对于社会做出的贡献,如果在分配房子上,我们优先分配给年青人,那么那些为社会做出长期贡献的人们,肯定会不高兴的。”
昨天晚上赫鲁晓夫之所以会一夜没睡,就因为苏联的分配机制摆在这里——大家都说为社会做贡献,怎么贡献最少的先住新房子了?这种不公平,肯定会引起大家的不满。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办法,赫鲁晓夫才会来到李毅安这里来当好学生的。之所以愿意向他求教,是因为人家真的肯教啊!
当然,赫鲁晓夫也真的愿意学。
“不能在住房上优先,那就在其它方面优先就是了。”
看着眼圈发乌的赫鲁晓夫,李毅安语气轻松的说道:
“你们的房子,本质上都是属于国家的,室内配有基础家具,集中供暖,每户只要象征性交点房租,即可拎包入住。这一点,和南洋一样,大家都是住在国家的房子里,大家只是根据家庭的需要住在相应的房子里。
年龄大的工人,并不一定需要大房子,可是年青人他们需要。小家庭化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许多年轻夫妇不愿意和父母一块住,都想“自立门户”,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