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诸侯的处置意见和敌我态度。
换言之,如果用现代语境类比一下,在紧急情况下,国防也是可以授权下面各级随机应变防御的,但外交绝对不可以让下面的人随机应变,一切决策必须出自中枢。
诸葛瑾可以决定怎么打公孙康,但他无权自己决定放过公孙康,这项权力永远只属于刘备一个人。
诸葛瑾看完大哥秘奏中简述的理由后,也审慎地表达了自己的支持:“主公,我以为家兄此论,倒也张弛有度,可以支持……我并不是帮家兄说话,实在是就事论事。”
刘备欣然一笑,跟诸葛亮随和说道:“孤岂能不知先生是就事论事?若非出于公心,岂会不等孤细细垂询,就主动倡议。”
刘备拍了拍诸葛亮的手背,也没再多说什么,连眼神交流都没有,但仅凭气场氛围,两人就能知道,其中的信任是非常彻底的。
诸葛亮若非知道刘备如此任人唯贤,用人不疑,他也不会说得这么铁口直断。如果换一对君臣关系,这样说话绝对是犯忌讳的,但在刘备诸葛亮之间就不存在这些事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诸葛亮也就洋洋洒洒,直接开始分析细节:“主公所言甚是,家兄建议放过公孙康本人,留条活路,也是考虑到这样做对大汉最有利。
公孙康一旦死了,那些扶余、高句骊和其他东北诸胡,就会各自为战,也会抗拒汉化。将来中原抵定之后,再想整顿周边蛮夷,也多费一些手脚。
而如果对公孙康不谈,不和,只以武力驱逐、诱导将其逼走,依我推算,扶余国王尉仇台是公孙度女婿、公孙康姐夫,必然会收留小舅子。
若是将来公孙康壮大后,在扶余国内推行汉化,帮助尉仇台改革官制、改良民生农牧。等多年之后,我们再以追击公孙康为名,进攻扶余国,则扶余全土必然顺利汉化,被大汉兼并。
若是情况再顺利一些,公孙康隐忍数年后,积蓄力量,在扶余国反客为主、鸠占鹊巢,那就更好了,到时候讨伐他更加师出有名。”
这些展望的内容,因为并无把握,而且不太上台面,诸葛瑾在秘奏里当然不能说。
书面的东西,都是有可能留下来的,哪怕这个书信保密级比较高,不会被写进史书,诸葛瑾也得收着点儿。
但诸葛亮跟刘备当面聊天画大饼,都是口头层面的,也没人在场纪录,尺度就更放得开了。完全可以纯粹聊利益,不用在乎那些虚的。
被诸葛亮天花乱坠一顿分析,刘备果觉愈发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