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关系还算融洽。
“朱相公,开业大吉!”车贵柔微笑拱手。
朱铭笑道:“同喜,同喜。”
车贵柔这次也承包了官铺,算是又开了一家分店。
煤炭铺老板们互相寒暄,最终把注意力都放在煤炉和蜂窝煤上。
这些家伙嗅觉灵敏,很快就意识到情况不对。
他们仔细观察用法,每人都买个炉子,又买了许多蜂窝煤,打算拿回去研究仿制。
等蜂窝煤市场成熟,估计还要重新定价。
忙活到中午,朱铭掏钱请客,就在城南的食肆里吃饭,陈东等太学生当然也有份。
大家都有送礼,不让朱铭破费。
临近傍晚,朱铭看着煤炭铺子关门,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这算是他在东京的第一份产业。
也不指望这生意让自己成为富翁,至少能满足日常开销啊,此乃为官清廉的底气所在!
数日之后,蜂窝煤的销量明显增涨。
城南左军厢的小摊贩,但凡需要生火的,纷纷改用蜂窝煤。
因为小摊贩们发现,这种炉子太方便了。
顾客多的时候就开大火,顾客少的时候就开小火。暂时没有顾客,直接把盖子一封,阴火也能燃几个小时。
他们都不称蜂窝煤,逢人便夸“探花煤”。
而东京城内外,其他煤炭铺子,也相继推出仿制产品。为了尽快打开销路,同样使用“探花”作为前缀。
一时间,探花炉、探花煤风靡全城,朱铭还没法告同行们商标侵权。
继小摊贩之后,越来越多的百姓,烧水做饭也使用蜂窝煤,因为可以实打实的节省开支。
就连朱铭抄的那首煤炭诗,也都传播甚广,朱九首变成了朱十首。
朱铭偶尔骑马溜达,见城内几家茶馆门口,清一色摆着蜂窝煤炉。只需提前把团茶研磨成粉,随时可提着炉上的炊壶去点茶。
这种景象,让朱铭颇为高兴,他改变了东京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
“百姓日用即为道!”
又是一个节假日,陈渊在院子里讲学:“这探花炉和探花煤,便是化道为用之体现。柴禾想要燃烧,须有生气流通,打铁用的风箱,便是将生气灌入炉中。探花煤的孔道,是为了通气。探花炉的盖子,也是以气控火……有此一物,可为百姓节省钱财。汝等多多研究这类物事,必能为百姓节省无数!”
朱铭坐在旁边听着,还没法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