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郡对于灾情的处理比刘辩预想的要好,甚至于都不需要朝廷太多的帮助,只需要在来年减免受灾地区的田租户税即可。
也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刘辩的心情一直不错。
而各郡国陆续抵达雒阳的上计吏也大都带来了各地丰收的好消息。
唯有一点称不上好坏的消息——此前即便生病都没有请辞的司徒董卓这一回面对繁重的上计审核工作,还是支撑不住了。
刘辩遂拜董卓为散骑,又拜下邳陈珪为司徒。
此举无疑让某些人暗中欣喜——朱儁、陈珪、陆康……终于,三公之位再度尽数为东州之人所担任!
虽然这其中有两个来自不太受人待见的扬州,还都在大江以南。
但只有那些靠近政治中心的高官重臣才明白,这三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三公,他们的出身所起到的作用反而不大。而且,在政事堂设立之后,不仅尚书台,连三公府的权力也都被政事堂一步步侵占——虽然太尉和司空本就是政事堂的一员。
但在陈珪担任司徒之后,主管民政和非武官考核的司徒仍然没有入政事堂,这些同样引来了遐想。
与之相比,反倒是董卓和弘农杨氏缔结了婚姻一事在悄然中完成了——又因为婚事发生在董重卸任三公之后,也少有人因为双方的门不当户不对而议论纷纷。
刘辩其实并不在意这些,他此时正在接见自北地郡而来的徐庶。
徐庶很健谈,如今他除了是北地郡功曹之外,还顺便兼任了北地长史(郡丞),此来雒阳,除了带来了第一手的关于北地郡的消息,还有另一个目的——求援。
“陛下,臣等于大河之侧沿着昔日沟渠的旧址重新开挖沟渠,开垦田亩——今北地田亩已足,然耕种之人却不足也!”徐庶希望能够继续向北地郡移民。
然而刘辩听了此言却有些犹豫,他当然知道河套地区能够养活不少人,但要大规模开垦河套,势必会带来水土流失的问题。
“朕观史书记载,前秦之时,上郡西北、北地郡东北树木林立,水草丰美。然自朔方设立以来,外加砍伐,此处林木已去,草虽在,水却少矣。”
刘辩所指便是河套几字形的内部,徐庶听了刘辩之言,也立马在脑海中构建出了这一片区域的大体样貌,脑海中也浮现出了曾经的记载。
就在徐庶以为刘辩要因此而拒绝继续向北地迁徙人口之际,却听刘辩说道:“卿心中当有此念,开挖沟渠之时,须得多加留意河套之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