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拎了半捆韭菜,刘大叔拿了两个萝卜,刘二栓家的手里攥着一双千层底鞋垫子。
“爱国啊,大娘这次要感谢你了。”周大娘感激的看着李爱国,有了十块钱,她总算是舍得买了棒子面,让孩子们吃顿饱饭。
“大娘,你这是啥话,咱们是邻居,这是应该的。”
李爱国拉开门,请几人坐下之后,笑着说道:“这事儿你们也别感谢我,要感谢就感谢噹的政策,感谢大院里面的邻居。”
“是是是”
无论李爱国如何解释,周大娘他们还是把功劳归咎到了李爱国头上。
他们很清楚,要是易中海来操办这事儿,现在的贫困户估计就是贾家了。
对于三家的礼物,李爱国也没有拒绝。
不是啥值钱玩意,要是真板着脸子不收,肯定会被认为看不起人。
在三家离开前,李爱国喊住了他们。
“基金会的帮助能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有机会的话,你们还是应该想办法靠自己。”
“爱国,你放心,俺不是那种吃懒饭的。最近火柴厂在招糊火柴盒子的临时工,听说一个月能挣十五块钱呢,俺想去试试。”周大娘五十多岁的年纪了,腰杆却挺得很直。
“等俺进了火柴厂,俺就不要救助了。”
刘大叔和刘二栓的小媳妇儿也各自有自己的规划,表示只用领两个月的补助。
李爱国对这种情况并不觉得惊讶。
这年月讲究劳动光荣,这几家拿了扶贫基金,心中也不好受。
这几家有了收入进项,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那么扶贫基下一期,就可以帮助其他住户了。
那些受过恩惠的住户,也会踊跃捐款,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四合院扶贫基金会现在只能救助三家人,只不过是一个小树苗,总有一天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街道办王主任把四合院扶贫基金会的报告递交上去后,很快得到了区委的肯定。
区委称赞四合院扶贫基金会是居民互相帮助的典范,提议在各大街区的大杂院跟四合院学习。
一时间,四合院扶贫基金会的名声大噪。
甚至大奎的媳妇儿王婷婷还在区宣传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豆腐块大小的文章。
只不过各个大杂院在建立扶贫基金会的时候遇到了不少困难。
正跟李爱国预料的那样,有些大杂院的管事大爷,一味追求捐款率,用各种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