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是如此的心情。
人力行业的兴起,在高丽国成为了新的本地产业。
不管是商人们加入,连眼红的两班勋贵也忍不住插上一脚。
大量的流民被输送出去,勋贵和商人们获得了利益,而高丽的劳动人口变少了,缓解了内部的矛盾,竟然出现了另一种的繁荣景象。
“如果高丽的聪明人,趁着这个机会,着手改革,推动本国的工业化,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模式,说不定能真的兴起。”
有人发现了这个现象,开始前往高丽调研。
大明的大社会小官府。
兴起的有税课司、巡检司、复制大宋建立的火政组织,成立的火政司,专门负责扑灭火灾和维护防火设施的部门,乃至承包给民间商行的粪行,清理行当。
技术司支持建立各研究小组。
内阁支持建立各调研小组。
大量的学者们获得了邀请和工作,靠着人才津贴和职位津贴,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他们没有官身,却从事国家的工作,变相的服务大明。
所以有人前往高丽调研,每一份成果报告,无论效果大不大,能不能起到作用,证明了他们没有吃白饭,拿的津贴理直气壮。
还是为了利益而已。
属于社会模式的一种表现。
生产力才是根基。
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经济的增长,改变了上层建筑。
“高丽的两班阶级,为高丽社会带去了稳定,可这份稳定的代价,是从老百姓身上吸血为根本的,所以高丽的社会,不可能出现工业化的发展,因为高丽和大明不同,大明的地主与佃户们是雇佣关系,而高丽却是奴隶关系。”
“圣人制定的大明律,不光禁止民间存在奴隶,并且改革的科举之道,指定了八股文,虽然会带来其他方面的缺点,可是又保障了只要读书的百姓,哪怕家境不好,买不起多余的书籍,却也能脱颖而出,只要真的有读书的天赋,又打破了大户们对学问的垄断,与高丽截然不同。”
“反观高丽。”
“高丽的两班阶级固化,并采取的世袭制度,虽然同样有科举,却和我大明的科举根基不同,不可同日而语,世袭带来的就是缺乏竞争,没有主动性。”
“因此哪怕看到了我大明的好处,也不会主动的学习,除非外部的因素,直接打破两班阶级,才有改革推动工业化的土壤。”
各式各样的学术报道,出现在了技术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