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总裁兼第二大股东,好莱坞的老面孔,巴里·迪勒。
巴里·迪勒出手就比维亚康姆的雷石东,多了好几亿美元。他们的报价是八十二亿美元,稍稍超过雷石东的价格,还附带一些更优惠的条件,比如给股东更多的现金而非公司股票。
“这个电视购物频道这么赚钱的吗?”
罗纳德看到巴里·迪勒的报价,也比较吃惊。雷石东的维亚康姆是个媒体集团,有相当的财富他还可以理解。但是巴里·迪勒在当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头的时候,他的财富也就是在数亿级别,并不比自己多多少。
怎么几年没见,去掌舵QVC这个每天全天候播放的购物频道以后,这么短的时间里,他的财富就有了数量级的增长?
“没有,这是公司上市以后,才让巴里·迪勒的公司拿到了十亿以上的市值,再通过这些资产向银行抵押,获得了很多银行和基金的融资,用了大量的杠杆,才有收购派拉蒙的实力……”
埃德·巴斯蒂安给罗纳德解释了一下资本运作的原理。
“这么高的杠杆,要是收购失败,是不是利息就要付出很多啊?”罗纳德又问。
“如果收购失败,其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收购成功的那个,利息可能是他的烦恼里,最轻的一个了。”埃德·巴斯蒂安回答道。
“难道成功比失败更可怕吗?”
“是这样的,蛇吞象的收购,结果就是你背负了很高的债务,需要公司持续的现金流来偿还沉重的利息。而且现在是两家公司竞购,势必造成更高的杠杆融资,更高的利息,以及不得不提出对现在股东和员工的更好的收购条件。”
埃德·巴斯蒂安介绍了一下这种收购的利弊。除非收购者非常善于经营被收购的企业(要比原来的所有者更厉害很多),往往会落到几年后破产,或者股价大跌,被其他的华尔街大鳄以收垃圾的价格买下的结果。
到那时候,因为收购价格会非常低,也就不用什么经营能力了。光把公司里面的一些资产,拆开卖掉就有不菲的利润。
其实这样的杠杆收购,最怕的就是有多个买家竞价。如果大家能够达成一致,不要互相竞价,那么还能把收购价压低,减轻很大的利息和经营负担。
但是这两位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巴里·迪勒是好莱坞经营大制片厂的老手。要是他入主派拉蒙,可以肯定的是,华尔街会比较看好这样一位在二十世纪福克斯非常成功的经营者。
但是派拉蒙内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