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晏点了点头,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南下对抗秦、赵、燕,北境没有这个实力,而且作为儒家弟子,也不允许他这么做。
不南下,儒家能给他建庙立祠,写传立说!
一旦南下,那么他将罄竹难书!
“那么我的答案是,北境永远不会参与中原兼并之争,对大秦,以秦长城向北三十里为界,凡我所掌控之兵,绝不越过这个界线一步!”言晏认真的说道。
姚贾和缩盱听到言晏的话都是长长舒了口气,不是兵戎相见就好。
自家知道自己家的事。
秦国看似强大,实际上也没有诸侯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韩国送了一个大才郑国入秦,在郑国的主持下,发动了关中近三十万人力物力修建一座旷古烁今的超大型水利,北引泾水东注洛水,全长达三百余里。
秦国也很清楚这样的工程对秦国来说会有怎么样的消耗。
可是架不住一旦渠成,整个贫瘠的关中就会变成一个堪比巴蜀天府的粮仓,到时候,无论秦国要对哪一国征战,甚至是灭国,都能够支撑得起战争的消耗。
不需要再从巴蜀跨蜀道之艰险运送粮草。
因此,哪怕知道郑国入秦有猫腻,秦国还是选择了吃下这个诱惑。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合纵,秦国要将驻外的大军都调回的根本原因。
因为秦国国中已经很难再征召调集大军来抵御了。
“其实,先生可以再进一步的!”姚贾突然说道。
“称王?”言晏笑着反问道。
“我大秦愿意承认先生在北境的君主地位!”姚贾认真的说道。
现在言晏和赵国的关系暧昧模糊,这就是一把悬在秦国头顶的利刃,若是言晏与赵国决裂,那么秦国也能松了口气,虽然这把剑一直在,但是这把剑却不仅仅是悬在秦国头上了。
同样的这把剑北方三国都有着威胁,都将悬挂在三国头上。
有句话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秦国凭什么自己来承受悬剑之寒,大家一起来才公平,好东西是要会分享的,我大秦就是这么的乐善好施!
言晏摇了摇头,封王封君,他可以成北境之主,但是不能是他自己封王,也不能是他活着的时候!
等他死了,秦国、赵国这些想封就封,那是追授,还是各国追授的,与他个人无关,儒家和史家也只会承认他活着的时候做出的功绩和贡献,而不会拿他死后的事去污蔑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