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占据。
日本人显然更愿意在中国国境内自由起飞和降落自己的战机。
驻扎中国上海、南京、杭州等机场的日本战机,数量明显增多了。由最初的二百多架,增加到四百架,数量整整翻了一倍!
在中美两国工业制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后,日本人感觉到这是难得的机遇,而且,战机在中国境内升空作战,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油料,增加升空作战时间。
善于精打细算的日本人,很快发现,在节省了油料以及作战成本的同时,自己战机的损毁率却在显著增加。
每一次升空作战,都有日本战机被击落。而且,被击落的战机数量还很庞大。
工业基础实力雄厚的日本,显然不在乎这种战机耗损,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能为日本人在最短的实际内,补充到位损耗的战机数量。而且,只要日本人愿意,他们甚至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驻中国的空军部队的作战规模。
但是,这种雄厚的实力,在战场上却难以得到体现。战机制造不难,难就难在飞行员的培养。飞行员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突击培训的战机飞行员,虽不能像水货司机那样被称为马路杀手,但是,新手驾驶飞机,事故率高,战机的最优作战效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再加上,日本‘心神’战机性能,和中美同代战机相比,性能上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单纯地依靠日本第四代战机,和中国空军抢夺空中优势,显然很吃亏。
可惜,日本是一个除了野心大,什么都小。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日本人还是强撑着。他们的战略意图很简单,就是想利用中国经济和工业基础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和中国人打一场消耗战,想以此拖垮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国空军。
整个战场,特别是空中战场,并没有因为美国人的退却而降低战斗的激烈程度。
每天,都有中日空军在空中进行激烈交锋。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空军,在损失了大量战机的情况下,战斗空间却不断被压缩。
开始阶段,在美国战机的配合下,日本人的战机,还能够在武汉附近空域出现身影,随着美国空军的退却。日本‘心神’已经难以飞临武汉,甚至是在南昌市空域,也难以见到日本战机的身影。
中日空军的交战战场,主要集中在南京市附近。
伴随着空军的推进,中国军队的地面部队,也已经清除了南京市周边的日军的防守阵地,准备向驻守在南京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