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炮上舰的试点,最先在“西宁”号驱逐舰上进行。
从秘密基地回来,徐宽在脑海中形成了简单的思维定势,以为中国军方的电磁炮的外形,和日本人的电磁炮外形和体积,基本上应该相差无几。
等盼望已久的这种具有革新性的现代武器真的上舰之后,徐宽才知道,思维定势这个东西很害人。
排水吨位在八千吨级的“西宁”号的前甲板上,摆放上电磁炮之后,显得异常的不协调,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怪异感觉。
产生这种视觉效应的关键在于中国军方研制的电磁炮,无论是发射功率还是外形上,都比日本人的电磁炮大一个甚至是几个型号。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异,是因为当初研制设计这种新型大炮时各个国家的设计理念的不同,应有方式不同。中国军方一直将这种新型大炮作为战略武器使用,作为国家反导系统的辅助武器在使用,是一种战略防御性武器。而日本人却将这种武器,作为进攻性武器进行研发和制造,是将它作为一种战术武器在使用。因此,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制造生产的必然是两种不同的武器装备。
日本人的电磁炮,炮弹出膛的能量只是几十兆焦耳的水平,而中国军方制造的电磁炮,最少也是数百兆焦耳的水平。这种发射能量的区别产生的实际差距就是中国军队制造的电磁炮,能够将更重更大的炮弹发射到更远的距离,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就在于这种武器的使用范围受到极大的局限,而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就做得比较好,电磁炮不但上了舰,还配备给了日本自卫队陆军等其他兵种,这种将研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一直是中国科研人员所欠缺的。
研制出了最先进的武器系统,却只能在实验室以及范围有限的地方使用,也就是在研制和市场之间的挂钩和衔接不畅的问题,这一直是中国科技人员的长期以来缺乏市场需求优先意识的习惯使然。
几经调试,电磁炮终于安装到位,试射的结果也让人振奋。五百多公里外的一艏五千吨级的靶船,“西宁”号前甲板电磁炮一发炮弹过去,就直接洞穿了靶船的船体,直接将靶船从中部一分为二,让它沉入海底!这种超级的攻击能力,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欣喜不已。呵呵呵,美国人的航母,今后可要小心了。
从实验的效果来判断,电磁炮上舰,能够发挥强大的攻击效应,同时,解决了对移动目标的精确定位打击后,这种效力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说还有什么美中不足的问题的话,就是这款体形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