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斯坦的水资源令人垂涎,但是,东巴基斯坦境内水道纵横,河流众多的交通状况,却令印度军人感到头疼。
落后的经济环境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落后的城市交通状况。东巴基斯坦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很难支撑起印度军队组织快速行动。印度军队的重型坦克,在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河流面前,被难住了。东巴基斯坦现有的桥梁,设计的最大承重力,都不具备保证印度军队重型坦克顺利通过的条件。
摄于上面的压力,部分基层官兵曾经做过一次冒险,试图让一辆重型坦克尝试着通过一座横跨在河流上的桥梁,结果重型坦克小心翼翼的驶到桥中心时,微微颤抖的桥梁,最终还是支撑不住了,咣当一声,随着坍塌的桥面,一同跌落入河里……
有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后,印度人从国内紧急调来自己的舟桥部队和工程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行军速度明显提高了,但是,这也为印度军队的失利,买下了伏笔。紧急调来的工程兵部队,特别是舟桥部队,由于受到器材的限制,很难保证在搭建完让部队通行的浮桥后,保持这条浮桥能够在部队通过后,依然存在。
他们只能在让自己的部队全部通过完毕后,再搜集好所有的器材,赶到下一条河流,重新使用这些设备,为部队行进搭建新的通行便道。这样做,无异于自毁了整个印度军队后撤的退路!
其实,外表高傲实际上内心自卑心理强烈的印度军队,这一次,充分的展现了他们高傲的一面,他们根本没有把驻守在东巴基斯坦的巴基斯坦军队放在眼里。按照以往的经验,巴基斯坦军队看到印度人的钢铁洪流,应该是望风而逃举手投降俯首称臣了。
他们并不知道,眼前的这支部队,是在阿姆利则城下,让印度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的铁血之师,更没有想到,指挥这支部队的最高将领,是创造阿姆利则精神的那个被巴基斯坦人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最近几年,鲜遇敌手的印度军队,连最起码的情报收集都懒得做,由此可见,他们的骄傲是何等的强烈。
莫奈镇。
距离达卡城直线距离六十公里的小镇。
印度军队的先头部队,在这里才遇到零星的抵抗,经过短暂的接触后,巴基斯坦军队的表现,和以往一样,一触即溃。进入镇中心后,印度先头部队的官兵,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座城镇,居然是一座空城!
商店、银行、酒店等居民设施,全部被迁移一空,这让沿途靠抢掠发了点小财的印度士兵,有些极度失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