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司马消难心生不满,朝中其他人也有留意到司马消难的这一番做派。御史中丞刘璠便弹劾司马消难职务侵占,盗取光禄寺公帑库物来豢养门生,请求朝廷对此深入调查并严加惩戒。
借着刘璠弹劾这一情况,李泰便暂停司马消难光禄卿职务,并且着令有司调查一番,最终确定司马消难的确取用光禄寺库物若干,数额还比较可观。因念其人有归义功勋,勒令其寻日内补回所盗库物并处罚金,除爵归第,不再加罪。
对于司马消难的惩处还只是其次,眼下更重要的还是要拟定一个广泛的针对北齐遗民们吸纳统合的一个执行方案。
之前李泰虽然派遣礼部尚书崔瞻前往河北,招纳诸州贡士,但那主要还是针对的留守乡里的河北人士,对于一些已经来到关中和原北齐的官员们还没有一个处置方案。
于是接下来朝廷又颁布一系列的刑赏令式,系统性的处置一下原北齐文武官员,并制定了一套吸纳原北齐人士的标准。
首先是在去年的灭齐之战中,在攻破邺城和晋阳之前便已经归义之人,无论之前两国对峙时事迹如何,前事一概不论,新朝则论功行赏。
归义功士分为三等,分别以王师进入邺城、进入晋阳和开皇元年以内,各有不同的封赏规格,超过这个时限,一概不再评论归义之功。
之所以会留下开皇元年这一个时限,那是因为眼下还存在数股北齐的残存势力,是接下来需要重点扫荡的对象,自然要给那些被裹挟人士一个弃暗投明的时间和机会。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河北人都有弃暗投明的机会,随着归义功格公布之后,对北齐遗民的审判和刑罚事宜也一并开始进行。针对北齐遗民的惩罚,主要分为三等,分别是徒、流、不赦。一般的顽抗之徒,给予年限不等的劳役徒刑,罪行更为严重的,则就加以流放之刑。最为严重的,那就是斩首不赦了。
大凡罪犯不赦者,那就等于是彻底断绝了在大唐政权内的政治前途了。而率先登上不赦名单,被钦定为不赦之族的,便是之前在定州城诈降而引诱王师前往的高思好等人。
这些人虽已元恶伏诛,但剩下的族人仍然没有幸免,渤海高氏高雍一族、赵郡李氏李宪一族,俱名列不赦之族,除其业已伏诛人员之外,余者亲属皆流放山南湘州、宁州等地安置。同列不赦之族的,还有渤海封氏封隆之一族。
随着朝廷所公布的针对北齐遗民的各项令式,这些相关人等也都有悲有喜。但无论他们各自心情如何,最终总归还是得接受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