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便是扼守进退之要地,据此可以泯除侧方之扰,兼以看护兵道,以免进退失据。”
这个道理还是比较浅显,李泰稍作解释,众亲信少徒们也都能听懂想通,但旋即又有人发问道:“既知需要分兵扼守要塞,行前何以不多用人马?诸方分守,等到抵达前线时恐怕战力不足啊!”
这一次发问的是李泰的大侄子、堂兄李裒之子李毓祥,这会儿也一脸好奇的望着叔父。
“三鸦道本就奇兵之道,若是人马用多,后勤辎重必然臃肿杂多、进退缓慢。况此境域之内广有蛮人分布,惊见大军入此,必然集聚山岭、设阻自防。一二蛮部尚不足虑,可若是群徒惊恐,行止俱遭限制。群蛮易躁难安,遣使说服要比聚众击之更加便利。”
之前李泰也是一副老子兵强马壮、无所顾忌的脾气,哪里会将区区山野蛮人放在眼中。可是随着自己主掌一方军政,行军用计也是越来越需要考虑性价比。
蛮人在这一片山野间的流迁繁衍已经进行了数百年之久,茂密的山野中不知分布着多少的蛮部,杀是杀不干净的,杀的多了反而会让仇恨变深。
所以在能够沟通交流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保持和气,干掉当中几个刺头就可以了。就算劳民伤财的杀干净这些蛮人,这广袤山野又派谁去居住开发?到最后也只是给其他的蛮人部落清场。
高乐等人去后到了第二天便率领精骑返回,郭贤则引本部人马暂时驻守襄城。之所以这么快便结束战斗、夺下一城,并不是荆州兵格外神勇,而是襄城本身便几乎不设防备。
去年颍川之战结束后,东魏将慕容绍宗留在河南,以其接掌河南之地。但久战之后的河南难以给慕容绍宗提供足够的给养,所以慕容绍宗引军南去,结果在寿阳被李泰战败、投水而死。
至于剩下的那些人马,有一部分也流窜到淮南被合州刺史李伯穆所收编,也有一部分归为北齐东南道行台辛术节制,剩下的便又分散于河南诸境。
眼下北齐在河南本身并没有一个强力的统帅,只有一个北豫州刺史封子绘作为河北豪强代表镇守虎牢,至于河南其他州郡则多半委任当地豪强,因此地方上并没有什么强力的人马坐镇。
随着襄城被暂时夺来,李泰派往伊川查探的斥候们也引回了一队人马,为首者乃是开府李义孙侄子李人杰。
李人杰二十出头的年纪,见到李泰后便哭拜于地:“末将总算等到大将军率军北行、重归伊洛,前者阿叔奉命镇守伏流城,却遭东贼强军围攻,败走山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