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直线的空中之墙,以模拟对一整片区域内空中目标的拦截作战。
而歼轰7则是从1500米以下的另一个方向切入,模拟在低空活动、对地面目标进行战场遮断的对地攻击机。
而作为指挥所的空警2000,则单独盘旋在前三者大约120公里的位置附近。
考虑到我军主要面对的AIM120B只有约70公里射程,不可逃逸区则更短,因此这一位置基本可以保证预警机本身的安全。
当然,在实战当中,预警机作为高价值目标,本身也会有专门的护航机队。
但眼下这毕竟是测试而非演习,而且华夏空军目前安装了数据链的战机拢共也就这11架,所以就不浪费在模拟护航上面了……
……
预警机将要探测的目标,是从西北某机场起飞的一批歼7B战斗机——
虽然其本身的性能已经落伍,但是得益于干净而简单的外形,米格21/歼7在无翼下挂载的情况下RCS并不算大。
相比于本身目标特征太小,挂了角反射器又太明显,而且没办法飞太高太快的靶机来说,有时候反而是更好的测试对象。
常浩南甚至想过,日后要不要参考美国的QF4和QF16靶机,搞一批退役的歼7改成专业无人靶机。
这样甚至可以用来做实弹测试……
总之,对于1473/1493这样90年代技术水平的机械扫描雷达来说,可能要到距离目标150公里,甚至更近一些的位置上,才能稳定探测到对向来袭的两个歼7双机编队。
这个距离对于发射中距弹来说自然足够,但要想提前掌控全局,则还嫌太短。
而且机头雷达的扫描范围也十分受限,只对航向正前方大约40-60°的锥形区域内有效。
比如现在,位于前方的两个四机编队就刚好面临这样的情况。
因为在起飞之前,他们并未收到目标来袭的具体方位信息,目前只是在大致朝着西方搜索而已。
其中一架歼10的座舱当中,带队长机飞行员徐文兆正朝飞机的左右两边不停扫视着。
尽管明知道那些米格21不可能突入到自己视距以内的位置,但作为一名华夏飞行员,他已经习惯了单机,或是与几架同型机一起作战。
在这种情况下,探测盲区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
因此,时刻注意自己周围的情况,已经成为了刻入他骨髓当中的习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