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一天高中都没上直接参加高考,就考上了西北工大,毕业之后进入航空系统工作,仅用了7年时间就成为研究室主任和型号副总师。
常浩南曾经甚至怀疑过,对方是不是也开了挂。
否则真的很难解释这如同主角般的职业生涯。
“诶,我们大致也能算是同辈人,就没必要这么客气了,叫杨工,或者直接叫我名字就好。”
杨韦摆摆手回答道。
从他的角度来看,自然觉得常浩南只是随便恭维一下而已。
毕竟他虽然已经参与了几个重点型号,晋升速度也是飞快,但型号副总师这种身份,在航空工业内部应该还不至于到人尽皆知的程度。
真要说起来的话,大概还不如在半年时间内就三次作为先进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的常浩南出名。
主要是这个效率实在有点夸张了。
甚至不乏有人暗中讨论过这个人会不会是杜义山私生子之类的八卦内容。
……
例行的客套流程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一群人的话题很快回到了面前的这架战斗机上面来。
“虽然我们之前没见过面,但你的内外流一体化设计方法,还有一些仿真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路,其实已经对我们产生不少帮助了。”
杨韦把常浩南带到了飞机旁边的那台电脑前。
上面正显示着某种工况下,歼10进气道入口处的CFD模拟结果。
“我看杨工正在做的计算,应该也是早就对这方面有所研究了吧。”
眼尖的常浩南注意到,在这个建模里面,进气道和机体之间的六处连接已经呈现出了不同的角度。
而那架即将完成总装的原型机则还是最开始的设计。
也就是说,杨韦已经注意到了那六根原本只是用来结构补强的加强筋,实际上还可以发挥整流拉涡的作用,进一步降低进气道抖振,保证严苛条件下的进气稳定性。
并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了。
只不过他毕竟无法预测未来,所以在更改原型机设计这方面,显然要保守一些。
尤其这还属于一个锦上添花的部分,优先级肯定要低于保首飞节点。
后面和试飞过程中提出的其它改进内容一起,等到制造03号原型机(02是静力验证机,不用作试飞)的时候再一起用上就好了。
“这毕竟是未来的趋势嘛。”
杨韦点了点头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