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显示器,三星所有电脑,不管是笔记本还是台式机,显示器采用的都是液晶屏。
在这个电脑显示器还处于“大背头”,一台显示器比电脑主机还要沉的年代,简直就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
1993年,液晶屏技术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最高的液晶屏尺寸已经能够达到21英寸,虽说跟后来的什么超薄、窄边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已经足够让人眼前一亮了。
同价位的产品对比,ibm跟苹果还在使用大背头显示器,而三星已经用上了液晶屏,虽然成本上有所上升,但这并不影响用户的最终抉择,毕竟这个年代有能力购买家庭电脑的顾客,是不会在乎那一两百美元的差价的。
“哦,爸爸妈妈,你看看这个,它太酷了,我要把它带回家。”一个美国孩子缠着父母道。
妈妈看了一眼价签,低声道:“可是,这个品牌的电脑似乎并不常见,而且价格还跟ibm差不多,不如我们选ibm怎么样?实在不行苹果也可以。”
孩子却一脸嫌弃的道:“我才不要,那些电脑都太丑了!这个厂商是三星,我用的就是它家的手机,质量挺好的,就买它吧,求求你了。”
最终在孩子的纠缠下,妈妈还是同意了购买三星的电脑。
这一幕开始不断在北美上演着,等到ibm跟苹果反应过来时,它们的市场份额已经被三星蚕食了不少,同时三星电脑也开始在消费者群体里留下了“昂贵、时尚”的标签。
苹果反应倒是很快,用最短的时间内发布了一款液晶屏的家庭电脑,ibm却固执的觉得此时液晶屏的技术还不完善,显像效果不如传统的crt技术,用户不会被一时的噱头所影响,最终还是会回归到crt显示屏的大家庭里。
然而即便是反应最快的苹果,发布液晶屏电脑的时间也已经是在三星电脑发布的一个月之后,丢掉的市场份额已经很难再抢回来,三星电脑也逐步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
同时,秦浩也没有忘记亚洲市场,在日本、高丽、新加坡这些发达地区都投入了大量的宣传费用,大把钞票砸下去,订单也随之纷至沓来,这也直接导致三星电脑一度变得稀缺。
在这种稀缺属性的加持下,三星电脑在亚洲各国引起了一阵风潮,甚至有不少渠道商开始加价出售,有的更是直接加价五百美元,依旧是供不应求,一度就连许多富裕阶层的孩子都因为能够拥有一台三星电脑而沾沾自喜。
对此,秦浩也只能表示,他并没有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